
时下,正是山西中部地区早熟马铃薯收获期,由山西农大马铃薯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并推广的中薯(早)35等新品种,构建起山西中南部地区薯粮(菜)产业种植结构的新模式,实现了一年两作(薯粮、薯菜)相结合的产业模式,为农业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双引擎”。
7月6日,7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马铃薯种业专家学者,相约山西文水县西城乡杭城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实地观摩中薯早35号等薯类产品收获情况。
“此次科研技术展示活动,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和山西省产业技术体系联合组织的一项活动,旨在解决山西中南部地区实现一年两作,突破马铃薯生产周期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山西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供综合技术支撑。同时,以健康消费为引导,单产增加带动总产增量,为山西文水寻求一种适合于当地的,更高效、更优质、更健康的食品,推动马铃薯产业走向全国大市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徐建飞说。
市场看好的,就是老百姓认准的。
“这块地亩产约8300斤,当下市场价格约0.5元到0.61元,就按每斤最低价0.5元计算,亩产至少在4000元。同时,早熟的马铃薯也为下一茬农作物(玉米、高粱、西兰花等)争取了成熟的时间,按照往年的经验,完全能够实现一年两作产业双丰收。”文水田园薯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宇刚说。
文水县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山西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也是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文水县以“科技赋能产业、模式驱动增收”为目标,在马铃薯早熟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薯粮(菜)轮作模式创新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体系。今年,全县马铃薯春播面积达到1.8万亩,机械化率达到90%,马铃薯产业已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廖华俊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马铃薯新品种在业内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刚刚的收获现场,我们共同见证了新品种中薯早35号的产量,10年产量至少提高了1000公斤,这些成果的取得,完全是在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下完成的。
山西省现代农业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白小东说,中薯早35号在文水显的成功推广,无论在产量还是效益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山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亮点。同时,也为山西中南部地区实现一年两作赢得了时间,取得了效益,实现了利润效益双丰收。
新华社: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634889?docid=12634889&newstype=1001&d=1350057&channel=weixin
中国新闻网:http://www.sx.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