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科研学术 > 正文

第29期“后稷大家谈”在太谷校区举行

5月13日下午,第29期“后稷大家谈”学术报告会在太谷校区主楼210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报告会特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科学系张文俊研究员作学术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院)长孔照胜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山西省后稷实验室王拴锁研究员主持,农学院、山西省后稷实验室等单位的60余名师生代表参与交流。

张文俊研究员以《Development of Celiac Disease-Free Wheat》为题,系统介绍了乳糜泻安全小麦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报告重点阐释了乳糜泻的致病机理:小麦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特定表位会触发患者异常免疫反应,导致小肠绒毛萎缩和营养吸收障碍。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定位分析,系统鉴定了麦谷蛋白(glutenin)和麦醇溶蛋白(gliadin)的编码基因位点,进而提出创新性研究策略——整合小麦麦谷蛋白、麦醇溶蛋白编码基因缺失材料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的小麦种质资源。该研究为培育无乳糜泻致敏表位的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奠定了重要遗传基础,并为解决乳糜泻患者食用小麦制品的安全问题带来新希望。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与张文俊研究员围绕前沿课题展开热烈讨论,收获颇丰。随后,张文俊研究员与实验室青年科研人员和博士研究生深入交流,针对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对实验室在平台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会后,张文俊研究员参观了我校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和崇慧楼实验室大楼,对我校农耕文化宣传平台的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搭建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张文俊,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科学系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曾被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聘为研究员,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长期从事小麦抗病、品质、农艺相关性状基因/QTL的定位与克隆、分子标记开发、关联分析以及基因调控网络的遗传解析、小麦基因组进化基因编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和PNAS等世界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重要报告,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