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我校申报的“王玉庆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成功入选并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标志着我校在中医药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工作室以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为依托,由田洪岭研究员担任负责人,核心目标是系统传承王玉庆副教授在中药材资源保育、生态栽培及产地加工领域的宝贵传统技艺,着力打造集“技艺传承、科研创新、人才培养” 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平台。

工作室充分整合学校学科优势与研究所科研资源,创新构建“传承人领航、导师赋能、学徒接力” 的三级人才梯队,打破传统技艺传承的壁垒,推动老药工实践经验与现代科研技术深度融合。其核心任务聚焦远志、黄芪、党参等山西道地药材,从资源保育的基因守护、传统栽培的技艺延续,到古法加工的工艺优化,开展全链条系统性梳理与标准化攻关,以科技赋能为中药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工作室秉持“开放共享、协同育人” 理念,面向校内外广泛接收师承人员与进修学员,创新采用 “跟师实践学技艺、田间教学练本领、专题研讨促提升” 的培养模式,着力培育 “懂传统、善创新、能实践” 的复合型中药材专业人才。同时,工作室将深化产教融合,联合行业企业、产区农户开展技术推广与专项培训,打通 “课堂理论 — 田间实践 — 产业应用” 的育人链条,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中医药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工匠精神则是技艺传承的核心内核。工作室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通过老药工现场示范、技艺全程实录、典型案例教学等多元形式,让学员在亲身实践中感悟传统技艺的温度与深度,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之情与责任担当,推动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王玉庆副教授深耕中药材栽培与资源开发领域多年,在恒山黄芪、潞党参、远志等山西道地药材的栽培技术上成果丰硕。工作室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传统技艺科学内涵阐释与技术集成研究,推动“古法农艺+现代标准”融合创新,提升中药材品质与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