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农大人物 > 正文

【第九届道德模范】家庭美德模范候选人杨斌事迹材料

杨斌,男,汉族,198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小麦研究所分子育种室主任。他是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主持人,也是用孝心创造生命奇迹的孝子。面对双亲罹患重疾的困境,他十年如一日践行孝道,用知识分子的担当书写时代家风答卷。

孝老爱亲,用坚韧托起生命之舟

2015年,命运对杨斌一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原本幸福的家庭生活。那天,他工作时接到母亲的电话,得知父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面对这一无情现实,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下定决心,与病魔展开一场生死较量。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每一步,他都始终陪伴在父亲身边,倾尽全力给予他精神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料。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满足于此。2016年,母亲由于长期的焦虑导致病情加重,被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多次病危。在治疗过程中,还不幸患上了股骨头坏死,无法自理。

最艰难的时刻,杨斌的父母同时住院,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他毅然挑起了照顾父母的重担。在父母病床前,他默默守护,不论夜晚有多么漫长,清晨有多么疲惫,日渐消瘦的脸上始终带着坚定而倔强的信念。

尽管面临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杨斌始终保持乐观,坚定地履行着作为儿子的责任。他主动将父母接到身边,以便日常更好地照料他们。他还为父亲精心设计营养食谱,帮助其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闲暇时,他自学医学知识,查阅最新英文文献,深入了解肺癌的最新治疗进展。为了给父亲提供最好的治疗,他积极联系多家医院的肿瘤科专家,与专家探讨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尽管父亲的病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但他凭借坚韧的毅力和无怨无悔的努力,陪父亲坚持战斗了七年半,远远超出了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甚至让主治医生称其为“医学奇迹”。

如今他最快乐的事,是每天下班后为母亲精心做她喜欢的饭菜,耐心哄着她多吃些,尽最大努力帮助她恢复体力。在经历了两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以及漫长的恢复期后,母亲终于能够下床独立行走。回望那些在病床前度过的漫长夜晚,那些被药片和病历堆满的时光,他早已将“孝”字刻入了骨血。这是用十年光阴写就的一首无声的长诗,蕴含着无尽的爱与责任。

反哺社会,用爱心传递生命温度

杨斌的奉献不仅限于家庭,多年来,尽管经济拮据,他依然毫不犹豫地参与单位和各类社会公益捐款活动,累计捐款数千元。他积极投身公益,言传身教,让孩子理解何为感恩与责任。

父亲的治疗经历让杨斌深知患者及家属的不易,他通过微信群和QQ群等平台,为病友提供治疗建议,帮助他们寻找最合适的医疗资源。他耐心劝解病友及家属不要轻信偏方、秘方,而应选择科学、正规的治疗方法。他的热心与专业帮助,深深感动了无数病友与家属,许多人因此找到了正确的治疗道路,重新找回了生的希望。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知道,当一个人在命运的暴雨里为家人撑起伞时,还愿意把伞尖倾向同样在雨中奔跑的陌生人,这份从苦难里长出的温柔,才是最动人心魄的生命温度。

孝炬长明,用专业浇灌科研沃土

工作与家庭并肩,责任与使命同行。在忙碌的工作中,杨斌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作为小麦研究所最年轻的研究员,他始终认真完成每一项科研任务。自工作以来,他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Plants》《作物学报》和《应用生态学报》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参与审定小麦新品种5个。

夫孝,德之本也。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老人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这是生命的轮回。”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责任与担当,并在科研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与成就,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在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断为家庭、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