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立文,男,中共党员,1988年3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信息管理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副主任、教工第四党支部支部书记,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遥感自主工程软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他长期坚守在教育科研一线,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师生们心中的楷模,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卓越力量。
一、潜心教学,点亮求知灯塔
2013年任教以来,刘立文同志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先后承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专业主干课程,主讲包括《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GIS空间分析》《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实践训练》等首开课在内的10余门课程。他的讲课严肃与幽默并存,富于启发,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近五年来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围绕拓展新农科下培养具有遥感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的现代农业人才的目标,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和遥感课程建设为基础,先后主持山西省教育科学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校级教改项目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校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等5项校级以上的教学类项目,主持《遥感地学分析》山西省一流课程建设,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校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等3项课程改革和建设项目,认定校级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在《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上发表教改论文4篇,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GIS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和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
二、教书育人,守护学生成长
刘立文在教书育人中特别强调以实践导向、互动创新、学科融合为核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双重提升,其中《遥感地学分析》注重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作物长势监测、土壤养分与湿度监测、农业灾害监测等农业领域的应用,8个实践案例由论文转换而来,且60%的毕业论文选题源于该课程;《GIS空间分析》强调地理信息技能的重要性,依托于课程创建“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校内选拔赛”,实现了专业学生100%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的目标,并指导选拔的学生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该事迹被《山西晚报》报道;《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实践训练》拓展了学生空间技术应用领域的视野,依托于实践课2021级地信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的人次超过100%。同时,作为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5年来先后带队获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铜奖2项,获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的易智瑞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优胜奖6项,获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此外,作为专业老师,工作以来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先后担任信管1101班、信管1501和1502班、地信2002班、地信2201班和地信2301班班主任。
三、科研攻坚,勇攀学术高峰
在科研道路上,刘立文始终保持探索精神和严谨态度。他聚焦GIS技术在“三农”方面的应用,先后在《Urban climate》《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Geojournal》《生态学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他引总次数超过300次,先后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等省级项目2项,参与3项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他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把科研成果融入社会服务,立足土地和土壤信息化建设,主持清徐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资料汇总项目,并先后参与了太谷县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开发整理、和顺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数据库建设、绛县第三次了全国土壤普查剖面调查和成果汇总等社会服务工作。
刘立文以对教育科研事业的无限热爱和高度责任感,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是当之无愧的职业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