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四年布局88个“特”“优”工程项目产学研用推结合集成“农大方案”

春播当时,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简称“特”“优”工程)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各个忙着抢抓农时,培训、抗旱、播种……

3月20日,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组织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座谈会暨2025年度“特”“优”工程项目工作会,这也是一次鼓舞干劲振奋精神的会议,由此正式拉开本年度“特”“优”工程项目的帷幕。

自2022年始,山西农大(省农科院)作为引领我省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科技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要求,重点布局实施了88个“特”“优”工程项目,共规划设置了297个课题。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通过一大批重点项目的持续实施,打造产学研用推结合的完备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整合形成一批积聚配套解决方案的优质智慧科技体系,锻造出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势科研力量,并集合起乡土专家、‘三农’经济组织人才等科技力量的立体式优势人才服务组织,在此基础上实现多重效应叠加的效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出农大力量。”山西农大(省农科院)校长(院长)张强说。

顶层设计的“农大行动”

构建“多位一体”社会服务体系

今年春天,让动物科学学院张建新教授最为振奋的消息,是“右玉生态肉羊”省级特色专业镇申报成功,这也是“特”“优”项目支持下校县合作的成果。自2003年张建新的科研创新团队与右玉县宏宇牧业公司合作,建立雁门关优种肉羊“产学研”基地起,他带领着团队师生扎根生产一线,累计开展大型肉羊营养代谢试验16个,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7人,培训农技人员500余人次,推广自主研发的饲料3000余吨,荣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并联合右玉县畜牧部门制定生态肉羊系列省级标准7个,研发的生态肉羊全营养草料复合饲料及其加工工艺,为打造“生态羊”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营养保障。

近5年内,张建新科研团队助力右玉县成功申报“右玉生态羊”国家级、省级特优区和省市两级专业镇,国家三部委“山西右玉肉羊科技小院”,“右玉羊肉”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目录,“祥和岭上”“大西口”入选“晋品晋肉”品牌目录。

正是因为构建起了“政校企”和“产学研用推”多位一体的强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品牌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香味浓郁、肉质鲜嫩的“右玉羊肉”,品牌价值已达9.67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张建新也被右玉县政府推崇为“特聘专家”和“荣誉公民”。

“通过‘特’‘优’工程项目连续稳定发力,一体化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隔阂,解决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薄弱、农业高效高质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和谐等‘卡脖子’难题,构建起凝聚集合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基地乡土专家为一体的农业创新研用推体系,同时推动体系持续释放活力,发挥出科技引领示范作用。”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社会服务部部长邢宝龙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顶层设计理念,“特”“优”工程项目瞄准省市县政府规划支持特色优势产业的堵点痛点, 与遍布全省的多个科研院所基地、校地合作建立的产业研究院、科技小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推广平台相结合,将全产业链条上的规模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一大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紧密连接起来,构建起了一个功能完备立体式的庞大社会化服务网络平台,有效提升科研成果的“含金量”,不断激活释放能量,持续增强和加持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据统计,“特”“优”工程项目实施四年来,共建立起22个农科教融合示范基地和49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核心示范田1.2万余亩,辐射推广面积2.8亿亩以上,组织专家服务团队300余支,培养培育乡土专家200余名,组织农民农户观摩培训50余万人次,助力300余个“三农”经济组织增效增收。

技术攻坚的“农大智慧”

聚合人才技术成果“硬核支撑”

据介绍,项目规划按照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团队协作模式,88个项目集成88套量身定制的配套融合智慧解决方案,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因地制宜组装配套的融合体系;297个课题应用推广了400余项科研成果,每一个课题都集成了山西农大(省农科院)为产业发展赋智赋能的“硬核支撑”;2000余名科研人员和学生参与其中,每一项成果应用都充分彰显了科研人员不折不扣的实力担当。

清明过后,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的梨园和二月兰绿肥基地进入最美花期,前来赏花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也为铁炉乡村旅游带来了可观收入。近两年来,在资环学院程永钢研究员实施的绿肥周年覆盖梨园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特”“优”工程项目的综合牵引下,500亩核心大黄梨示范园构建起“种植-深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全产业链的发展方式,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引领模式,土壤更肥沃、梨果更香甜、景色更优美、收入节节高的乡村振兴图景变成了现实。

“在项目推动下,2024年梨园亩增收500元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200万元以上,还辐射带动了全镇2000余亩梨园增收。”铁炉贡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建飞说。

而自春分前后始,植保学院赵晓军研究员已带领团队,多次前往繁峙县大营镇万民庄村的2000亩杂粮示范基地,监测土壤病虫害、测量墒情和土质,为今年项目实施早筹备规划。去年在项目实施带动下,永禾丰农牧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生产的有机藜麦、有机小米、有机杂豆品质大幅提升,实现了亩节本增效15%以上,有机藜麦米在网上更是卖出了每公斤79.8元的惊爆价。

“精耕细作是项目实施的基本标准和要求,通过项目持续加持,今年将建成核心面积在500亩以上更加优质高效的有机杂粮示范基地,并进一步筛选出适宜机械化作业、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集成多套轮作或间套作增效模式,形成杂粮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实现示范基地亩节本增效10%以上,树立起一个高效有机旱作农业基地标杆。”赵晓军对项目实施信心满满。

“‘右玉边鸡’新品系推广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项目,立足于右玉县边鸡产业发展的需求,以提升基地育种能力,打造边鸡专业镇为目标,围绕种源安全和种质提升,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特点,培育适合专门化品系。通过在基地推广选育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孵化技术等,建成育繁推一体化基地;在全县推广边鸡生态养殖技术,成活率可提高25%以上;通过营养调控,实现产品多样化、功能化,集成可借鉴、可复制的边鸡生态养殖方案,培训养殖户,助力我省特优产业发展。”动物科学学院李培峰副研究员说。

记者注意到,2025年针对近年来果园霜冻灾害频发、果农损失严重等问题,“特”“优”工程项目整合了棉花所、果树所、园艺学院和林学院资源与团队的20余名科研人员,设置了由5个课题组成的“果园霜冻综合防控技术与装备示范”项目。在果园开花防冻关键时期,项目组科研人员多次深入基地,布置实施设备调度和农户培训。

“项目将通过带加热防霜机、智能化果园防霜机、果园温度智能报警仪、地面加热炉等装置和设备的应用,再加上树体防冻剂和提高花芽质量的微生物制剂、果树晚霜防控技术规程的综合实施,初步建立起从南到北的果园霜冻综合响应技术体系,为果园防灾减灾提供系统化科技支持。”项目首席专家、棉花所梁哲军研究员介绍说。

乡村振兴的“农大答卷”

激活新质生产力产生“乘数效应”

可以说,“特”“优”工程的实施,集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良种良法配套、全产业链引领示范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在种植方面,从“大同黄花”工厂化育苗到“忻州杂粮”植保增效措施应用,从“永和高粱”艺机一体化到“冬小麦”“夏玉米”水肥精量绿色高效栽培,从“阳高番茄”品牌化建设到“特色油料”“特色干果”“特色蔬菜”“功能性菊花”“景观花卉”“专用型甘薯”“珍稀食用菌”“智慧果蔬农场”等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在养殖方面,从“和顺肉牛”种质资源提升应用到“右玉边鸡”新品系推广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从“阳城蚕桑”种养加结合到“右玉生态羊”品牌化提质增效及“种猪高效繁育”综合技术;在加工方面,从预制菜加工过程品质控制到特色预制菜锁鲜及冷链技术示范,从潞党参产品开发、恒山黄芪产品开发到杂粮传统食品功能食品工业化创制等。此外,还涵盖了盐碱地改良、农业废弃物智能反应器高效堆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景观设施及尾水循环利用、森林康养疗愈功能优化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决策数字化孪生技术等。

从品种改良到技术创新,从农机农艺结合到全产业链赋能,通过系统推广和优化,在品质提档升级、品牌优化塑造等各个环节,赋予了山西特色优势农业金字招牌最核心的竞争力,并创新激发出富有优势科技含量的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我省“特”“优”农业提档升级做出了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农大贡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联合农业科技部门的协同推进到与龙头企业、农业经济组织合作,从首席专家的技术引领到科研人员实践参与,从组织乡土专家观摩培训到对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户的科技引领等,整体链接推进和集聚团结了一批乡村振兴的优势活跃人才力量,已逐渐成为引领和带动山西‘特’‘优’农业乃至中部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副校长(院长)李捷说。

“我们公司与山西农大高粱研究所合作已经12年了,在推广‘晋糯3号’酿酒高粱的同时,经多位科研专家多种栽培模式和植保措施的改进,种地养地结合,梯田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农户增收与公司全产业链带动结合,平均每亩比种玉米多收入500元以上,永和高粱目前已发展到10万亩,全县上万户高粱种植户年增收6000元以上。”永和县益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药海军说。

“特”“优”工程的实施,无论是从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的思路结合,还是在全产业链的设计和高效循环集成技术模式的综合推广应用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理念,实现了效益倍数增长的“乘数效应”,也书写了一份乡村振兴的完美“农大答卷”。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oAdFdl095WzF6kyb90QjQ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