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4日,第一届作物化学调控与逆境生理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太谷校区召开。会议由我校主办,我校农学院和山西省杂粮学会承办。大会邀请作物化学调控与逆境生理研究领域的专家作学术报告,并以“作物逆境适应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和研讨,助力我校作物学学科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中夯实内涵、提升能级。校党委常委、副校(院)长李步高出席研讨会。

李步高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领导来宾、专家学者、各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特别是作物学科的关心支持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他指出,作物化学调控与逆境生理研究在我校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传承,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非生物逆境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何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提升作物抗逆能力、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三个一流学科之一,我校作物学学科在“学科建设年”这一关键节点,更需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己任,强化在作物化学调控与逆境生理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技术突破,以更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成果,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贡献山西农大智慧。
农学院院长原向阳教授以《对标一流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为题,从学科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等方面,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校作物学学科进展。
会议由学术报告、作物学科高质量发展研讨和基地观摩三部分组成。南开大学边强高级工程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武雪萍研究员、广州国家实验室姚红杰研究员、中国健康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执行主席陈晓栋、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田耀华研究员、棉花研究所张建诚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及其关键点》《生物炭对盐碱地土壤结构与水肥的调控机制》《逆境生理与命运决定》《富硒健康农业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天然橡胶“三生”协同发展》《北方农业气象灾害农艺调控技术创新》的学术报告。报告后,与会代表就作物化学调控的精准化技术、逆境生理的分子机制等核心议题开展了交流和研讨。

与会代表参观了农业农村部黄土高原特色杂粮公共研发中心、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学校校园和校史馆。来自全国各地110多人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