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在晋创谷·农高区成功举办科技成果发布展示暨路演对接活动,集中展示“十四五”期间学校在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校党委书记廖允成,山西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袁春田,晋中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梁艳萍,中北大学副校长赵贵哲,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科创中心)党工委委员许云峰,太谷区常委、副区长武少东等出席活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院)长李捷主持。

活动现场
廖允成在致辞中指出,我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与学校改革发展同部署、同落实,主动对接我省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以协同创新为切入点,持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推动跨学科集成、多学科合作和校内外联合,为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夯实了工作基础。他表示,校院合署改革以来,学校聚焦我省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依托16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2个校地共建产业研究院和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重大科技工程,推广新品种300余个、新技术10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543项,金额达6693.55万元,为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3%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山西乃至全国条件类似地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他希望,校政企等合作多方不断深化交流沟通,加强协同创新,进一步将各方优势充分融合、叠加倍增,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创新动能
袁春田表示,“十四五”以来,山西省科技厅深入实施特优农业发展战略,全力支持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晋创谷农高区,聚焦种业创新、土壤健康、有机旱作、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涌现出一批突破性成果。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强化政策牵引、搭建对接平台、优化服务生态、强化示范推广,携手并肩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梁艳萍代表晋中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深耕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表示感谢。她表示,今天的活动既是农大(农科院)科研成果的“展示台”,更是校地企业合作的“连心桥”,共同推进科技创业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高价值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化过程,带动推进特优农业提质增效。希望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构建晋中国家农高区对外的交流平台,让优质项目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实现精准对接,共同挖掘合作潜力,开创共赢新篇章。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副主任杨武德教授作《数智赋能山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深入阐释数字技术与智能装备在推动山西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签约
签约仪式上,8项具有重大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成功签约,涵盖大豆、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苹果等作物新品种,总金额达570万元。其中,“望月冰翠”苹果新品种以200万元实现转化,彰显了学校科技成果的显著市场价值。


成果展示与路演
在成果展示与路演环节,线下集中展示了“十四五”期间在特色品种、智慧农机、有机旱作、农产品加工等六大领域的代表性成果。10个项目依次登台路演,包括“内陆盐碱土改良新技术”“丘陵山区智能覆膜播种机器人”“晋汾白猪优质肉产业化开发”等前沿课题,线上线下互动热烈,充分展现学校科研团队在服务区域农业发展中取得的创新突破。线上开设六大专题直播间,由杨华、郭尚、杨明霞等多位专家同步开展成果推介,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
本次活动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决策部署,以推动“特”“优”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深化校地合作机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与应用,活动采取“线下+线上”联动方式。活动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指导,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与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科创中心)联合主办,由省科技厅支持建设的晋创谷·农高区承办。来自省科学技术厅、省农业农村厅、山西大学、金融机构及服务机构、各市县科技和农业部门、晋创谷·农高区入驻企业、全省部分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学校成果完成单位和成果受让企业的代表等近200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