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于有着112年历史的山西农业大学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0月19日,在刚刚迎来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在省农科院1号楼会议室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着力打造我省涉农科研教学“高峰”的重大战略举措。号角吹响、旌旗摇动,崭新的山西农业大学在百余年历史积淀中,开启了又一段激昂奋进的征程。合署改革启动之后,全校上下齐心聚力、凝聚共识,积极进行“大部制”改革,以“院办校”为契机,调动起各方面力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坚实迈进。
作为农学院一名教师,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校院合署”改革带来的动力和变化。合署改革之后,原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与原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新农学院,使得山西农大作物学这个具有近百年辉煌历史的学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新农学院领导班子敏锐地抓住“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这个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优化本科专业质量、提升实践育人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和探索,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道路上稳步前进着。
筑牢堡垒稳根基——加强基层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学院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调整基层教学组织为5个系,各系下设教研室,充分发挥系和教研室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堡垒作用。各系在完成授课、考试、监考、阅卷等基本工作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总结、教改项目和精品课程申报等工作。
学院从日常教学工作入手,形成涵盖课堂教学、实践(实验)教学、考试考查等方面的多项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学院结合课程特点、师资队伍建设等实际,坚持“突出教学特点,强化教学优点,找到教学盲点”,不断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2020年9月,学院出台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农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度实施方案》,为11位青年教师配备了教学导师,进行为期2年的一对一培养。
清源正本育桃李——强化课程思政,培养优秀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努力做到“依托学科课程思政优势,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鼓励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农学类课程中“勤奋刻苦、务实求真、崇学事农、兴农爱农”的思政元素,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的崇高职业道德和优秀专业素养。
学院也鼓励教师及时总结课程思政心得,申报课程思政项目,推广课程思政经验。2019年,宋喜娥讲授的《生物统计学》和郭数进讲授的《植物显微技术》获批“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项目,并圆满通过验收。2020年10月,郭数进参加作物学会人才培养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教学与课程思政交流论坛”,获得一致好评。
锤炼专业强实力——强化专业建设,优化专业质量
学院围绕强化本科专业建设,全面夯实专业基础,优化本科专业质量。申报农学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成功获批;高志强教授获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年9月3日,学院精心组织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共有来自太谷校区和龙城校区的32位青年教师参加,选手年龄均在40周岁以下,本次竞赛对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学院承办了中国作物学会人才培养与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本次年会为推进作物学学科发展、促进新农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以致用强机体——鼓励创新创业,突出实践育人
学院努力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运行“3层次4系统”实践教学模式,形成“1线、2列、3个3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地方研究所基地,建成申奉、东阳等15个校内实践基地和覆盖全省的22个校外实践基地;创新改进基地管理模式、精心规划实践项目类别、有效保证试验田面积,做到“不同生态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实践实习不断线、学以致用有成效”。新农学院成立以来,已有农学、种子、功农等专业10余批共计600余人次赴校内外各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基础上,学院继续着力实施“5个1”创业教育工程(联系一批创业导师、打造一批创业基地、孵化一批创业项目、培育一批创业团队、选树一批创业典型),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为学生就业、创业、立业打下坚实基础。仅在2019年,就有12支创业团队入驻园区,开设创业意识培训班,共有126人参加培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校院合署改革为山西农业大学和农学院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新农学院将乘着改革发展的劲风,高扬“培育英才”之帆,在建设高水平农科高校的大潮中迎风起航。(“改革进行时”征文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