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这首歌谣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把我带回了旧日的时光。朱红色大门前,一张小圆木桌子安静的立在姥姥身旁。姥姥坐在树荫下,悠闲地摇着蒲扇,听着老式录音机里的戏曲咿咿呀呀。我总是与玩伴们满头大汗的在狂奔,不小心摔了跟头时,姥姥总是慢悠悠的说:“孩子不摔不成器,捋捋毛儿吓不着。”在这些泛黄的旧时光里,姥姥质朴的歌谣不知不觉的伴着我一天天长大。
转眼间,我上学了,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在朱红色大门前嬉戏玩耍了。但每逢节假日都要去姥姥那里大饱口福。有油滋滋的葱油烙饼,香弹爽口的拉条子,还有怎么都吃不腻的虾酱豆腐。每次姥姥都会把我拉到怀里,叮嘱我说:“娃儿要好好听老师的话,长大了才会有出息。”这时我两手抓着油腻腻的葱油烙饼吃的满嘴留香,但也总会乖乖的点头。姥姥每次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都会笑的合不拢嘴。
后来,随着课业的加重,去朱红色大门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耳边也少了姥姥的唠叨。但那里始终是我内心最挂念的地方。每次快到大门口时,心里都无比的幸福与满足,走路都在蹦跶着,恨不能两步并作三步。扑进姥姥的怀抱,闻着姥姥身上熟悉的气息,听姥姥的唠叨,每次跟在姥姥身后,我们一起去村口的小溪边儿散步,去看夏夜的萤火虫,去看旷野的明月。在姥姥身后,我一直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无奈时光总是太匆匆,还没在姥姥的怀里待够,就不得不背起行囊去远行。临走时,姥姥站在朱红色大门口张望着,那随风微拂的银发,有神儿的小眼睛,洗的泛白的大红褂子,留在了我记忆的最深处。姥姥边挥着手,边大声儿说:“孩子,去了大学还是要好好学习。踏踏实实做事儿,堂堂正正做人。照顾好自己……”姥姥的话还没说完,我就已经匆匆赶上了离家的车。我一路向后张望,直到那红色的身影消失在了尽头,直到姥姥的唠叨再也听不到时,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是泪流满面。
每次回家时,依旧是那个瘦小的身影,佝偻的站在朱红色大门儿前,盼望着我归来。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姥姥总是拍着我的头说:“娃儿回来了。”但姥姥的声音似乎没从前那么大声儿了,姥姥的力气也似乎没以前那么大了。我不知道那抹身影还能陪伴我多久,我也不知道那熟悉的声音还能在我耳边萦绕多久,但我已经把它们深深的烙在了我的脑海里,藏进了时光的深处。姥儿她不会讲慷慨激昂的大道理,有的只是质朴的歌谣。姥儿她没有学富五车的才识,有的只是浅显易懂的叮咛。但,正是姥儿的这些歌谣,伴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正是姥儿的唠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也伴随着我的成长。
姥儿,我想你了。(李瑞珊 校报第4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