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学识逐渐渊博,读的书也越来越多,不管是畅销书籍还是藏在图书馆深处早已落满灰尘的“老书”,总有人愿意做他们忠实的赏鉴者。我也读过很多书,看过不少文章,至今却唯独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触良多。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讲述了他在离开南京去往北京大学的时候,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给他买橘子的故事。父亲的背影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两年未同父亲见面的他动容。他用细腻的手法和真挚的情感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使语言朴实无华,故事也简简单单,我却看得泪流满面,或是因为被先生的文字感动,或是因为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先生与父亲两年未见,直至祖母去世,才得以一见。算一算自己离家在外求学已经有九个年头了,父亲为了供给他更好的学习条件,也东奔西走得去讨些差事来做。奈何父亲小时候家境不好,也未曾读过几年书,只是识得几个字而已,所以只能干一些苦力活,赚些零钱来养家糊口。他的父亲在少年时期也做了许多大事,谁能料到岁月的变迁竟让父亲老境颓唐。与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相比,我的父亲则是少年劳苦,老境也算得上安稳了,这对于身为子女的我而言,实属可喜之事。
记得在我小时候,父亲外出回来总喜欢把我抱在怀里,并用他那满嘴胡茬亲昵地扎我稚嫩的脸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体格愈加强壮,而父亲早已抱不动我,他的身体也稍显佝偻。听祖母说我的父亲大概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去工厂里做工,母亲也常说起在刚结婚的时候,父亲很黑很瘦但饭量却很大,父亲那时的形象只能靠我自己的想象。
渐渐地,父亲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将家里的老宅翻新,慢慢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家里困顿的经济状况。虽然没有达到最好,但是相比之前的生活已经富裕了许多。父亲也渐渐地白润起来,身体变得圆滚,看着父亲微微发福的背影,我的心里也着实踏实许多。
我的父亲不善言辞,却乐于助人,总是默默地做事。每逢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有什么事情,父亲总会早早去帮忙做事,总不停歇。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背影总是忙碌的。父亲是闲不下来的,即使是在闲暇的时候他也会找事情来做。年轻时,父亲以体力为赌注疯狂工作,才勉强维持家里的开销。这几年父亲的年岁增长,许多劳累的差事都做不来,只能做一些零工。我有时候会怀疑,那个印象中瘦高的影子真的是我的父亲吗?即便如此,父亲也不愿闲下来,每次有空闲时间父亲便会照料菜园里的那些菜,等到了成熟的季节,他会把菜分享给邻居们。他总是自豪地和别人说:“自己种的菜,吃起来总是不一样。”
父亲这两年总说自己的心口痛,想去检查身体,母亲说没有什么大碍。我们都知道父亲近几年身体的变化,还有祖母去世对父亲有很大的打击。这几天又听长姐说,母亲禁不住父亲每日的唠叨,让姐姐陪同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并无大碍。听到这话后,悬在我心头的石头也终于落地。只是上次回家我才发现,父亲的背影已不像从前那般高大,我不在家的日子里,他的身体愈发孱弱。想到这里,我又十分愧疚,为人子女,本应当多陪陪父亲。
父亲平日没有什么爱好,近几年喜欢看新闻和体育比赛。这是我回家才知道的,父亲痴迷于此,有时候看得入迷竟忘记吃饭,母亲催好几次才肯上桌。每次我回家都会嘱托父亲要按时吃饭,就像他总在电话里嘱托我那样。在父亲身后看着他专心致志看电视的背影,觉得父亲就像个爱玩的孩子。这个曾经在我的世界里顶天立地的英雄,终究抵不过岁月,变得越来越苍老。但是他的背影依旧让我感到安心,宽厚的背影告诉我,有他的地方,就是家。
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还是泪流满面。我不能常回家看望父亲,还好有姐姐和母亲的照料。但细想来,每个孩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爱是不能代替也不可分割的。合上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先生父亲的背影和我父亲的背影同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慢慢的合二为一。我只想说:“我爱你,我的好父亲。”(杨贤 校报第4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