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农大人物 > 正文

【第九届道德模范】家庭美德模范候选人崔晓芳事迹材料

家庭是道德养成的摇篮,也是人生的首所学校。崔晓芳出生于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家庭。父母不善表达却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教会了她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和义务,对她形成了深远影响。感恩、孝敬、尊老爱幼、邻里友爱等已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她立身处世和言行举止中根深蒂固的道德品质,并成为一种传承。崔晓芳用爱与责任构建起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将涵养家庭美德渗透于日常生活中,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一、以敬为先,孝顺父母

在家庭生活中,崔晓芳始终将孝道放在首位。她与爱人都是独生子,婚后与公婆一起居住已达十年。感恩于两位老人尽己所能照顾家人日常生活,崔晓芳始终秉持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细心照料公婆的日常,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设身处地体会老人的感受,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婆媳关系是难题,她们十年期间同住,却从未在大事小情上有过争执,彼此扶持、相亲相爱、相互理解成为家庭底色。婆婆时常关节疼,崔晓芳买药买按摩仪,细心照料婆婆的生活起居,还主动承担起陪同就医的责任。每次去医院,提前挂号、安排好行程,在医院里跑前跑后,耐心地陪伴做各项检查,认真倾听医生的叮嘱。公公爱好书法,她经常陪他去参加书法展览,购买笔墨纸砚等用品,支持公公的爱好,让他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崔晓芳的母亲身体不好,两次手术期间,她陪伴母亲一起就医、住院。因父亲年事已高,她独自承担了陪伴、照料母亲就医的责任。手术期间,崔晓芳独自在手术室外四个小时的等待,深刻体会到爱与责任的传承与轮回。母亲术后一年康复期间,她在学校、单位和父母家三头跑,虽然疲惫但心甘情愿。

二、以身作则,传承美德

面对一双儿女,崔晓芳深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既不能苛责也不能放纵。虽然工作与学习已占据日常时间大半,但总会抽出时间陪伴两个孩子,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导孩子要尊敬长辈、诚实守信、懂得分享,还会带他们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关爱他人,成为富有爱心与社会责任感的小公民。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注重劳动教育,从小锻炼孩子们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还要帮助大人做家务。对已上初中的女儿,学业压力大,人际交往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崔晓芳接纳孩子的一切情绪,引导她知晓学习的意义是深远而多维的,不仅在于分数,要博学笃行,兼收并蓄;在日常陪伴与聊天中,尤其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知道孰是孰非,善恶可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互敬互爱,相互扶持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维系家庭的核心。崔晓芳与爱人性格不同,两个家庭的教育也有差异,虽然也有过磨合,但相互理解、彼此扶持、互敬互爱始终是家庭和谐的主旋律。在生活中,他们相互关爱,善待对方父母,对孩子注重言传身教,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有事共同商量,互相信赖,以诚相见。工作中,有困难共同克服,有缺点互相纠正,彼此提醒,共同成长。崔晓芳多次外出学习期间,爱人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次承担了照顾父母与孩子的重任,从无怨言。在爱人工作无瑕顾及家庭时,她更多承担了家庭责任。困难时刻携手并肩,在平淡日子里相濡以沫。

四、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崔晓芳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凭着对教育事业极度的热爱和全力向上的敬业精神,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深受学生喜爱。从教十余年来,她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以德立身,做品格之师;以德立学,做学问之师;以德施教,做精神之师,努力践行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本分,累计指导本科生上百人,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1人,公共管理学位硕士研究生2人,其中已毕业2人,毕业论文外审分别为双A,1A1B,获得了同行的优秀评价。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