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伟,男,汉族,中共党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2000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石,家庭美德不仅影响个人品德,还关系到社会和谐与文明传承。
他生于70年代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母亲是农村妇女。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仅靠父亲一个月40多元的工资和母亲微薄的收入,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他小时候,经常是大点孩子的衣服穿小了,小点的孩子接着穿。虽然日子过得紧,但他母亲心灵手巧,勤俭持家,他家依然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经常受到邻里的称赞。
虽然父母亲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他们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他母亲从小就教育他们兄弟姐妹做人要诚实、善良;对待老人要尊敬、孝顺;做事情要勤奋、肯吃苦。父母亲也做了好的榜样,言传身教。长大成人后,他兄弟姐妹相继成家,日子过得都和和美美的,受父母亲的影响,兄弟姐妹们常怀感恩之心,尽心尽力,关心父母衣食住行。结婚多年来他和爱人,善待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和睦。他每周都抽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发现父母生活缺少什么,他会及时给添办。逢年过节或父母生日,他都会精心准备送给父母的礼物,尽量让老人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2017年夏天,父亲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颅脑受到严重撞伤。在省人民医院,父亲前后经历两次开颅手术,住院历时3个多月。在此期间,他一次都没有回过自己的小家,没课的时候,他都一直坚守在医院悉心照顾父亲,白天给父亲喂饭,擦洗身体,晚上端屎倒尿,从不抱怨。加上爱人的理解,兄弟姐妹的不离不弃、守护相助,终于保住了父亲的性命。 在他们兄妹的悉心照顾下,父亲的身体逐渐恢复,但记忆力明显减退,思维混乱,经常自己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照顾老人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身上,他没课的时候,陪老人到公园散步,陪老人下象棋,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你养我小,我陪你到老”,这是最美的时光流转啊。
现在,他的家庭很幸福。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承担起家庭责任。家庭美德建设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起点,更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基石。通过涵养家风,可凝聚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注入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