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农大人物 > 正文

【第九届道德模范】社会公德模范候选人张稚昕事迹材料

张稚昕,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中共党员,她曾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其中,荣获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青年兽医拔尖人才”的称号,全国“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新瑞鹏“未来兽医”夏令营优秀营员。她用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守护流浪动物、服务校园师生的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温暖篇章。

校园里的动物守护者:她的科学救助之路

山西农业大学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从入学起,她的大学生活就和小生命们紧紧相连。她用攒下的钱买了猫粮狗粮和驱虫药,她觉得它们需要照顾,它们经常会有皮外伤,所以她买了康复新液,看到了就会为它们上药,但真正让她意识到责任重大的,是2021年冬天在解剖课上听到教授说:“校园里每增加一只流浪猫,就意味着一场生态灾难。”那天她写下了《TNR计划》,虽然现在她只能喂喂它们,但等她以后有能力了,一定会对它们进行TNR计划,即抓捕、绝育、放归,这一刻她忽然懂得,文明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每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

主动与宠物医院联手。她们每月开展一次抓捕行动,有时来农大,有时去榆次大学城,在宠物医生指导下,她完成了近30例绝育手术,术后悉心照料直至放归。为了降低抓捕时的应激反应,她自学“低压力捕猫法”,用毛巾包裹、轻声安抚,让原本警惕的流浪猫逐渐放下戒备。截至2025年4月,她们团队累计为50只流浪猫完成绝育,未来她会继续做动物医学的践行,用专业知识守护更多不会说话的生命。

积极开展网络宣传。从2024年10月开始,她一直在自己的公众号宣传犬猫的绝育科普,以及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让更多的人了解犬猫的相关知识。

乡土间的科普长征:她用方言讲科学

在村里的绝育科普。2023年7月,在太原市镇城村第一次宣讲绝育时,有位大爷直接把海报摔地上:“女娃娃不害臊!给猫断子绝孙要遭雷劈!”那晚她独自坐在村口的槐树下迷茫,却听见树上有小猫微弱的叫声——正是这只患有严重子宫蓄脓的母猫,让她找到了突破口。第二天,她将它送到10公里以外的宠物医院进行绝育,现在,它在她家,叫大橘。

初见成效。2024年寒假过年回家,正月初二时,隔壁婶婶悄悄拉住她:“毛毛,我看了你在村委会的绝育科普了,你能给我家狗也做绝育不?”她笑着回答:“婶婶,你家毛孩子公的母的?我现在就会做公的,母的还在学习。”

宠物医院的成医生。2025年寒假,在宠物医院实习时,她和成医生说:“村里人不知道为啥都不想给猫狗绝育,我有点迷茫了,就婶婶让我给她家狗做绝育。”成医生说:“老百姓看的是实在好处。你跟他们说'减少流浪',不如说'母猫不发情不乱叫,公猫不打架少受伤'。”成医生塞给她一叠宣传单:“从你认识的人开始,比如你婶婶,她主动找你就是好开头。”这一刻,她悟了。

“42万只”流浪猫的启发。回家后,她再次做了一次宣讲,她展示了绝育后的猫咪状态,领地意识减弱的公猫不再因打斗遍体鳞伤。一只未绝育的母猫及其后代,7年内可繁衍出42万只流浪猫,过度繁殖才是对动物福利的最大伤害。前几天回访时,村里新生流浪猫狗数量,从半年前的52只,减少到了30只。

双向奔赴:在志愿服务中点亮青春之光

除了动物保护,她始终活跃在校园公益一线。作为学院学生会骨干,她举办50余次大型活动,参与30余次志愿服务,连续三年代表学院参加校田径运动会,带领学院校运会总分排名从倒数到第八,再到第五。大学三年,她带田径队早晚训,为队员制定科学详细的训练计划。在院运会期间,她凌晨6点抵达操场,协调200余名志愿者完成场地布置、物资分发、人员安排等任务。

“我的理想,就是让人和动物都能在这片土地上体面地生活。”从校园到乡村,从流浪猫救助到大型活动服务,她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绽放光芒。她用30只流浪猫的绝育数据,证明科学救助的力量;用乡村科普的足迹,丈量文明养宠的距离;用运动会上的奔波身影,诠释志愿服务的真谛。

正如她在入党申请书里写的:“真正的热爱,是把个人的小温暖,融入社会的大美好。”这个夏天,当校园的花再次盛开,曾经救助的流浪猫在树下打盹,运动会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她知道,每一次弯腰喂食、每一场科普讲座、每一次赛事服务,都是在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人与人温暖相助”的世界添砖加瓦。这,就是她的公德模样——以爱为舟,渡己及人;以心为灯,照亮征途。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