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农大人物 > 正文

【第九届道德模范】社会公德模范候选人王宇雄事迹材料

王宇雄,中共党员,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五批“四个一批”人才。他从教30余年来始终坚守思政育人一线,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教书育人、服务三农、学院发展等领域展现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使命感,是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上的忠诚卫士。

矢志教育,立德树人。在教学工作中,他厚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情怀,自踏上讲台那一刻起,便立志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他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30余年,始终不忘教育报国的初心,坚持以德为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用灵魂塑造灵魂,用行动感染和引导学生。讲授过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他倾注满腔热忱,为每位研究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耐心指导每个学生,经常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面对面指导学生,把工作做在前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学们表示:“您教给我们的不只是怎样写好一篇论文,更是如何用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在科研工作中,他秉持从教学中找寻科研着力点的原则,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以科研有力地支撑了教学。

深入乡土,服务三农。作为农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他多年来坚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彰显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第一,用理论宣讲赋能乡村振兴。他将中央一号文件等党的理论、政策编成“方言顺口溜”,指导《百年山西农史》系列节目制作,积极宣讲党的历史、党的创新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培训村干部、党员群众数千人次,以提升农民素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10月,被评选为山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金牌教师。第二,用专业智慧服务三农。他牵头在多个乡村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万荣县乌停村非土地流转基础上适度规模经营的调查》等调研报告,义务为万荣县乌停村提炼发展模式,总结发展思路,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乡村振兴实践。带领团队帮助多个村庄挖掘优秀乡土文化资源,如深入挖掘万荣花鼓文化,撰写的《传承花鼓文化 树立文明新乡风》在中宣部主管、《党建》杂志社主办的党建网文化大观栏目和学习强国同时刊发、上线。他还通过多种形式助力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如为平遥县非遗传承企业——田隆祥撰写宣传材料。第三,用真情浇灌乡土情怀。他近20年义务指导我校学生社团——大学生支农队,厚植学生“三农”情怀。2023年12月,大学生支农队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从大学讲台到农家院落,从理论阐释到实践指导,王宇雄教授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初心传递真理。他常说:“思政教师的舞台不仅在教室,更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这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探索,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育人情怀与社会担当。

思政领航,薪火相传。他始终以主人翁精神投身学院建设,在教学改革、学科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主动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情怀。他三十载如一日坚守思政育人阵地,在潜心教学科研的同时,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视为己任,关心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通过“传帮带”助力学院打造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王宇雄教授以深厚的理论素养、炽热的三农情怀和坚定的道德操守,躬耕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良好风貌,彰显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担当,成为师生心中当之无愧的“德行之师”。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