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农大人物 > 正文

【第九届道德模范】职业道德模范候选人董自修事迹材料

董自修,男,汉族,1989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自2018年9月投身工作以来,他始终以“后勤不后,服务为先”为准则,在后勤服务、项目管理、疫情防控等领域深耕细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师生广泛赞誉。

一、信仰如磐,铸就服务育人初心

自参加工作以来,董自修始终秉持“后勤不后,服务为先”的宗旨,扎根施工一线,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诠释担当。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日常,发扬“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勇担服务育人使命。

他能够深入一线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当好广大教职工群众的联络员、信息员和服务员,能够在新项目策划阶段广泛征求使用单位的意见,又能够在项目维保阶段及时解决教职工反馈的问题。例如,2022年度急降雨较多,勤学楼学院楼、食用菌楼、20号学士公寓楼等受急降雨影响,屋面出现漏雨险情,设备、实验材料、学生住宿经受巨大考验,他得到教职工反馈消息后,冒雨前往现场考察调研漏雨实况,积极沟通,第一时间从工地现场抽调人员处理现场,顺利解决问题,他也受到了物业管理单位、宿管中心等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精研业务,创新管理模式,业绩斐然

董自修具备较强的基建业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他善于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和改进工作方法,虚心听取师生意见,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履职担当能力。他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多个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他自2018年参加工作以来,参与了勤学楼、20号学士公寓楼、工程实训教学中心、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崇慧楼和龙志楼等新项目的建设工作,新建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维修改造项目若干,这些项目均已投入使用,并获得了师生及领导的一致好评。在项目管理中,他坚持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注重统筹兼顾,梳理工作流程,实施流程化管理,结合基建内控措施,提前预判,综合协调,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三、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展现党员风采

2021年6月,董自修同志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疫情期间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他顶住各方压力,以工地为家,落实疫情防控的同时,顺利完成了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工学院工程实训教学中心、山西省种质资源圃(太谷)牧草种质综合用房和龙志楼的建设工作。尤其是2023年,面对学校发展的新需求,他以身作则,以工地为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工艺,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需求。在部领导强有力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他上紧发条、严把流程、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提前8个月完成了龙志楼的建设工作,于2023年9月份投入使用,有力保障了学校发展的新需求。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后勤服务育人的责任担当。

新建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24号学生公寓)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影响面广,他积极联动兄弟部门,提前筹划,优化工期,协调各方,克服重重困难,严把工程质量,加班加点按期完成2024年度部里重点年度工作任务——主体封顶,现项目正在争分夺秒进行安装和装修工作,全力保障2025级新生入住需求。

他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于2020年荣获山西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称号,2021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考核均为优秀。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褒奖。

董自修用行动诠释了“后勤不后,服务为先”的深刻内涵。他以初心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基建岗位上绘就了一幅幅壮美画卷。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