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业鑫,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博士,副教授,2017年8月起任职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从事人类学与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她立足高校教师本职,在教学中严谨负责,在科研中深耕田野,在服务中践行责任,以扎实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
一、立足教学岗位,潜心教书育人
作为一线教师,徐业鑫承担《社会学概论》《社区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在《社区管理》课程中,她结合山西农村社区治理现状,组织学生赴多地开展调研,指导学生完成多份社区调研报告,帮助学生理解基层治理逻辑。她关注学生成长,主动利用课后时间解答学术疑问,近三年累计指导本科生参与校级科研项目3项,2021年获山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校赛三等奖。
在教学改革中,她积极探索多元化考核方式,将课堂讨论、实地调研纳入成绩评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主讲的《社会学概论》课程注重引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与社会的连接。
二、深耕科研领域,坚守学术初心
徐业鑫长期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扎根山西农村开展田野调查,累计走访黄河流域山西段10余个传统村落,收集口述史资料20余万字。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生态知识的民族志研究”(2024年立项),聚焦晋西北与内蒙古交界地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互动。
她注重科研成果转化,2020年主持的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黄河流域山西段农业文化结构特点与价值谱系研究”,梳理了山西旱作农业技术、水利灌溉习俗等遗产资源,相关成果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三等奖。在《中国农史》《贵州民族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文化失忆与重建:基于社会记忆视角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与保护传承》提出“活态传承”理念,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
三、服务社会需求,践行责任担当
作为人类学学者,徐业鑫注重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结合。2020年起,她参与山西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实践,多次开设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内容讲座,并为平定、昔阳等地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供调研咨询,撰写《山西省“老字号”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提出“非遗技艺+体验旅游”融合建议,部分内容被企业采纳。2021年主持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期间,她深入洪洞、襄汾等地,为“走亲习俗”“晋南花馍”等非遗项目设计文化体验路线,推动3个村落开发农耕文化研学活动。
在社区治理领域,她关注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2024年主持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课题,赴吕梁、忻州开展调研,形成《山西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路径研究报告》,提出“高校—政府—村民”协作机制。
从教7年来,徐业鑫始终以“扎实做事、潜心育人”为准则,在教学中传递知识,在科研中探索真理,在服务中践行担当。她用田野调查的脚步丈量三晋大地,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回应社会需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