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乃蕊,女,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多次在省级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荣记个人一等功,被评为山西省“杰出知识女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门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生态文明优秀教学成果奖,在第二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山西赛区一等奖,国赛二等奖。教学案例多次被省级媒体山西日报报道和国家级媒体新华网现场直播。主持完成国自然项目等课题,获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高质量论文43篇。
学榜样,志为人师
1998年,刚刚参加工作,她还来不及认识王老先生,当瞻仰王先生生前讲稿时,无比震惊。蓝色圆珠笔在无格白纸上写的讲稿,字迹工工整整,没有任何涂抹的痕迹,字间距、行距堪比打印文稿,简直就是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珍品!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艺术品还被老先生乐此不疲地年年更新着。王中英老师的事迹让她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原来它还是一门艺术!回家路上她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读博期间,周忠孝教授在每次授课前会在黑板上提前工整地写好授课提纲,她注意到在每个大标题下周老师还精确地设计了随讲填补区,在黑板旁侧还专门设置了留白区域作为草稿区,每讲完一点便会把琐碎内容随手擦掉,所以整个板书始终保持清晰条理,内容脉络一目了然。个子不高满脸慈祥的谭文雅老师,她的家畜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老师,在那个没有多媒体的年代,为了使同学们更加形象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不辞辛苦,亲手绘制一幅幅挂图,制作一张张石蜡切片,上的每一堂课都堪称精品,精彩万分。若非亲临课堂,根本无法想象如此娇小瘦弱的身躯在讲台上却能释放出如此惊人的力量。也就是从这天起,她立志也要向农大的这些先贤们学习,甘当一片绿叶,做一名甘于清贫、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爱事业,孜孜以求
初到食品系任教,毕业于动物医学系的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集各门课程的教材,狠下功夫多途径学习,迅速了解食品专业领域并构建知识体系。随班听课,博采众长,霍乃蕊借鉴各位老师的优秀教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理论联系实际,即时融入行业和学科前沿进展;并将超越专业知识之外的素质教育、德行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强逻辑教学,科教融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热爱,培养高阶思维和创新精神。

作为专业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展知识范围,熟悉学科最新前沿进展。为此她珍惜每一次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研究生的读书报告,毕业答辩,各类学术会议和报告,每次都会认真记录,过后慢慢消化和总结;抓住空暇的分分秒秒,研究教材,阅读文献,不断充实自己。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增加课程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在职读博期间,她高分通过PETS5英语考试,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在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世界著名的微生物学家PJ.Lewis实验室访问进修,使自己的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于2009年博士毕业,2011年升为教授,学业和事业上了新台阶。
2014年调回到动物医学学院任教,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专业领域,新的课程,霍乃蕊开始了新的学习,以坚韧的意志和超常的努力迅速适应新岗位,作出新贡献。继《食品免疫学》被评为山西省首批精品课程后,她负责的《免疫学精要》被认定为山西省首批线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讲的《兽医免疫学》也被认定为山西省精品课程。总结教学经验,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和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优秀教学成果奖。撰写的教改论文“开展免疫学特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发表在G3级学术期刊《中国免疫学杂志》的教学版块。被评为我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夯实逻辑教学 让学习真正发生”和“领航人生路,讲活专业课”被山西日报官方媒体两次报道。在国家级媒体“新华网”做了题为“强化育人意识 科学实施课程思政”专场直播活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入选山西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集选《耕土耘心》。

作为大学教师,没有科研的工作将是残缺和不完美的。潜心教学的同时,霍乃蕊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反哺教学。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863项目子课题各1项、回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和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省级项目7项,指导2名博士生和53名研究生毕业。在Poultry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3篇,在食品科学(EI)、食品学报(EI)、农业工程学报(EI)、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畜牧兽医学报、营养学报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二十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做贡献。
为了帮助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少走弯路迅速适应教学工作,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以“智慧灯塔”教师工作坊为平台,组织了多次活动,进行赛前指导,多位青年教师在教创赛、青教赛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爱岗位,精益求精
在食品学院工作期间,随着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加之又有老师调走,虽然她原本的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了,但还是毅然承担起3门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期间,有老师出国学习,她又承担了另2门新课程,有年轻教师休产假,她又临时接替承担另一门新课程的教学任务,一位女老师生病期间,她又接替了新课程的教学,食安专业新开设,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免疫学基础的教学工作。每一次新任务就意味着新学习、新备课、新课件和新教案,对于霍乃蕊这样一个对己甚严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来讲,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可想而知,年幼的孩子们需要照顾,无边的家务需要去做,博士论文需要完成,当时孩子幼儿园上日托,中午不回家,她从早8点连续工作到下午5点是常事,孩子们入睡后工作到凌晨也是常事……到动医工作后,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备新课,本科生的,研究生的,博士生的,但她从不言累,因为她热爱这份事业,教学是她的天职,她始终认为上新课是在逼自己学习和成长。

尽管所带的课程门数较多,好多课程仅仅带一轮,但她未曾懈怠过,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每一次登台,每一个课件和每一个教学难点,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反复修改PPT和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她坚信只要用心和付出,就会有进步,也力争做到堂堂是精品,节节有收获,次次做总结,在3尺讲台上,她用身心诠释着对教师这份神圣职业的热爱。工作之初,她制作的《免疫学(双语)》课件被评为校级优秀多媒体课件,《食品免疫学》教案获“优秀教案”特别推荐奖。
一路走来,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快乐。甘当那一颗小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无怨无悔。认真工作换来的不仅有专业知识的拓展,还有授课经验的累积、人格的日臻完善和精神的愉悦。
这是课程结束后一位同学给她的留言:“在课程的第一节课,自己最先学到的并不是霍老师所讲授的专业知识,而是老师认真、负责的授课态度和一再强调的底层逻辑。面对大学生课堂效率低的普遍现象,老师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通过精心组织教学来激发学习兴趣,让大家都抬起头来并喜欢上了课程,这样的人生态度是我应该学习。”
这是来自校选课一位同学的真实课程感受:“在上这门课之前我曾准备把他当作一门水课对待,但霍教授生动热情、多样的授课方式吸引了我,看得出老师的每一张PPT,甚至提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精心准备了的,上课也不是只照着念,老师认真的态度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老师……于是在课间休息时我坐到了前排,不再躲在后面。再不听课,我就有种深深的愧疚感了,而且我也怕因为我们的冷漠渐渐浇灭老师的热情。所以再一次感谢老师认真活力的授课,使我的许多光阴没有虚度,不瞒您说我还查了下您的简历,只能说能做您一学期的学生是我的幸运。”
为了跟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标准,她以赛促教,积极教改,教学水平逐年提升并逐步走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2002年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校级双语教学竞赛二等奖和省级二等奖,以及省级优秀教案奖,这更加坚信了她甘为人师的信念,逐步提升教学能力,相继又获得山西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荣记个人一等功一次,山西省第一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授组二等奖, 第二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授组山西赛区一等奖, 第二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教授组二等奖。
爱学生,乐于奉献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是她追求的境界,所以自己首先要做高尚的人,平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多位毕业生在来信中都谈到了对农大的怀念和感激,谈到了她和她的课堂对他们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向师性”,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敬爱感,她会努力记住每位同学的名字,课间和大家聊天,关心他们的心理和日常生活,在讨论区认真对待同学们的每一个问题并和同学们友好真诚互动,在课堂积极营造民主、和谐、活泼的融洽氛围,努力形成有人情味的教学个性。同学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愿意来找她谈心和寻求帮助,她从未以任何理由拒绝过任何一位同学,相反她很感激他们对自己的信任。实在很忙的时候,她会约他们到家里或餐厅一起用餐,在轻松的环境中解开他们的心结,遇到专业问题的时候,她也会耐心解答,向学生们尽可能地展现大学教师应具有的气度和风范。
回首走过的路,她快乐无比,灿烂无限。荣誉代表过去,唯有热爱不变,努力不变,敬业不变。她要用行动和成绩一如既往地继续为教师这份神圣职业添加爱和奉献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