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渊怀教授自2010年全职回国十多年来,在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学术氛围营造、杂粮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杂粮分子育种团队从组建到现在,已经有来自7个不同院所的3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团队利用我省丰富的谷子等杂粮种质资源,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博士在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分子育种的优势,深度发掘谷子、糜子、苦荞等杂粮重要功能成分及基因资源,开展杂粮食味及特色营养品质形成分子机制,杂粮氮磷高效吸收利用分子机制、产量相关性状重要功能基因的发掘、谷子白发病抗病分子机制等研究。
团队组建以来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5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杂粮特色品质形成机制获得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关于C4模式体系的代表性论文“A mini foxtail millet with an Arabidopsis-like life cycle as a C4 model system”于2020年发表在植物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Plants》。该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对该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同期《Nature Plants》点评中高度评价了该体系的重要性,被植物领域顶级综述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重点介绍;被《中国科学报》评为2020年度农业科研亮点。目前,已有近30家科研单位索要了“小米”材料。另一篇代表性论文于2022年发表在我国主办的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Molecular Plant》,为小米中重要代谢物关键遗传基础的解析奠定了基础,为小米服务大健康产业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带领团队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在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并初见成效。创制了一大批杂粮种质,培育了一批有苗头的谷子、苦荞品系,包括矮秆分蘖优质品系、优质且生育期短的品系、抗除草剂优质品系、高秆饲草品系、富集功能成分的品系。杂粮分子育种团队积极与相关杂粮相关企业,如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双惠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谷子等杂粮的品种遗传改良。
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与教育方面,韩渊怀教授以身作则,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引导同学们培养自信,树立远大理想,并鼓励大家为梦想而尽心尽力去学习、探索。只要学生有需求,不管是学习或科研,还是生活或心理上的问题,他总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在他的指导下,一批批学生在科研素质、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
韩渊怀教授回国后就组织了科研创新沙龙,十多年来沙龙引领了学校骨干教师了解国际前沿科学动态、启发科研思路、促进了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了科研创新活动。尤其是在引导青年教师选择科研方向以及项目申报方面,韩渊怀教授付出了大量心血,只要是老师们有什么需要讨论的,他总是想办法抽时间与他们深入探讨,也时常主动过问青年教师科研情况并予以指导。韩渊怀教授还协助我省科研院所引进多名高层次人才,并协调海外引进人才与国内团队的协作关系。
韩渊怀教授积极为我省发展献计献策。通过统战部向“两会”提交教育领域相关议案;通过山西省委人才办提交山西人才引进建议;2018年-2022年期间,作为省政协委员积极为我省发展建言献策,尤其在促进我省杂粮实验室建设方面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并提出了重要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