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大第五届道德模范申报材料
——家庭美德模范参选候选人公共管理学院梁剑峰
梁剑峰,女,1966年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全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屈指算来,梁剑峰老师从教已逾30个春秋,为人师,传以道,她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专家教授,她把深沉的爱奉献给教书育人职业,走下讲坛,家庭是她的港湾,敬老孝亲,侍奉于前,恐有不周。
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为人子者,应以孝为天经地义。作为为人女、为人媳的梁剑峰老师来说,人到中年,她和丈夫的双亲都已是耋耄老人,尽孝已经是摆在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人生课题。
首先,每天一个长途电话。梁老师的父母在老家朔州,由于工作在太谷,不能每天回老家照顾父母,所以只能每天打电话问候老人,看吃的怎样,身体怎样等。从没有电话卡到使用电话卡,从每次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坚持十年不间断。
其次,生病时日夜陪伴。老人难免有个病病痛痛,不管是梁老师父母还是丈夫的母亲,她都一视同仁,该出钱就花钱,该出力就陪伴。梁老师婆婆身体好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但是有一年上吐下泻不舒服,当时她老人家住在我校转辊楼里,上厕所非常不便,她就端屎倒尿地侍奉。后来学校给老人分上了楼房,可老人却由于缺钱想放弃住楼。梁老师在生病住院准备做手术、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借钱为婆婆买上了现在所住的楼房。
在梁老师母亲在世的最后时光里,癌症的疼痛折磨得母亲无法入睡,晚上几乎是几分钟就喊疼,几分钟一吐痰。她亲身体会了束手无策的无奈,手里拿着钱却不知道什么药能减轻癌症的疼痛,不知道哪个医生能救救母亲。她只好半夜给母亲熬米汤或者讲一些让我母亲高兴的事,尽力陪伴母亲。
再次,每年买几身新衣服。把老人打扮的精精神神、干干净净的也是一种孝顺。过节或换季时,梁老师总要给老人添新衣服,以致于老人都说说家里的衣服快放不下了,兄弟姊妹说老人的衣服比他们的都多、都好。
二、身为人母,至要莫如教子
司马光说过:“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教育是一种伴随情感的理性作为。父母对待子女,光是有满满的爱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才能真正教育好子女,“人生至要莫如教子”,“望子成龙”这是每位家长的私心。在儿子上幼儿园时,梁老师就培养他的艺术特长。但是,当时有一种错误认识,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什么都应该是一学就会,一点就懂。当孩子的表现和自己的期望不一致时,就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受挫折。后来,慢慢领悟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孩子学习也得遵循相应的规律,不能揠苗助长。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梁剑峰老师比较注重如下的事情:
首先,树立正确“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思想的总开关。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当孩子在面对困惑或疑难问题时,她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对于一个男孩来讲,什么是重要的,高富帅是不是终极标准?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怎样才能受到同学尊重?对于班干部来讲,怎样做才能让同学满意?对于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坎坎坷坷应该如何对待?等等。
其次,培养业余爱好。为了使孩子成人后成为一个有业余爱好的人,在孩子小时候她就不断挖掘其兴趣点。孩子曾经学习了三年电子琴,一年画画,一年书法,两年小提琴,六年萨克斯。孩子三年级时候,开始培养他学习萨克斯,从小学五年级一直到初中毕业四年时间每周家长陪同到山西省歌舞剧团学习萨克斯,以致于把晕车的梁老师因坐车多而不晕车了。
三、亲其亲者,以至诚之心待人
《中庸》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亲亲”就是亲其亲者,就是要对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亲近。
首先,以亲人之急为急。不管是她的亲戚还是丈夫的亲戚,只要有难事,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例如,亲戚住院治病去陪侍,借钱从不拒绝,农忙帮助干农活,过时过节去拜访,等等。有一次,一个远房亲戚有急事,需要当天往返北京,她和丈夫二话不说自费驱车上千公里为其办事。
其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是经济利益,还是礼尚往来,她要求自己做到的,从不要求别人与她一样待人。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钱,不与兄弟姊妹争家产,不因为自己付出较多而有些许抱怨。
总之,传统观念要求一个职场女性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下得厨房”的含义可能远远不止买菜做饭洗碗这么简单。它要求女性能够处理好家里一切事务,既要妥善处理家务,还要培养出家族杰出的后继者;既要平衡各种利益,还要造就和谐人际关系,要达到孝顺老人、教养后代、和谐关系,不为得失而虑,不为非分而求的完美境界。作为已经是中年的梁剑峰老师,怀着对家人的爱,只是要求自己在尽力趋近这个境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