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杂志2024年第12期刊发校党委书记廖允成署名文章《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文章从打造精品思政课程体系、持续提升思政课堂质效、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塑造思政课建设良好环境5个方面,阐述了我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和成效。
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山西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打造精品思政课程体系、持续提升思政课堂质效、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塑造思政课建设良好环境上下功夫。
一、突出政治引领,打造精品思政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一)突出政治属性。新时代的思政课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
(二)丰富实践教学。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联动,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好具有农大特色的本科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教学课,开展好“千名研究生、万名大学生,进千村、入万户”大调研活动,通过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把广阔田野实践打造成思政育人大课堂,支持出版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丰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三)体现学科特色。农业院校思政课程要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战略,重点建设与“三农”问题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加大力度建设“杜润生农村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支持鼓励思政课教师围绕特色化教学资源建设,编写案例集、建设视频资源库,走出一条具有农科院校特点的思政课程建设路径,逐渐形成具有农大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
二、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思政课堂质效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讲好道理很不容易。要注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
(一)推动教学改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巩固中班教学成果,鼓励小班研讨学习,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探索将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二)引入数字媒体。推动思政课堂从实体课堂逐步向虚拟课堂、混合式课堂拓展,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学习时空,打造包括主渠道课堂、分渠道课堂、线上线下课堂、校内校外课堂在内的多元化共享数字大课堂,让优质课程资源不断涌现,让思政课更加生动活泼、全面深刻、入脑入心,切实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三)强化案例教学。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依托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挖掘“大国三农”教育资源、山西红色文化资源、校史资源,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通过具有感染力的案例、引发共鸣的讨论话题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唤起学生的内心共鸣,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三、实现上下贯通,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根据教育规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将各年龄段学生的思政工作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内在要求,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内容。
(一)完善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具有教育属性,同时具备政治属性。山西农业大学牵头晋中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理设计课程目标,搭建“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机制,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通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实现各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衔接,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二)强化一体化建设的整体统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将各年龄段学生的思政工作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历史的、发展的、长远的角度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社会各环节多层次整体共育,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家庭与学校相协同,构建各体系、各层级、各学段、各课程,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建设机制。
(三)加强一体化建设的资源供给。思政课一体化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教育资源全域性开发,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省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根据山西地区优势和特色,对思政课教育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挖掘山西全域思政课教育资源潜在价值,努力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努力为学生成长打好底色。
四、加强系统谋划,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是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成争做“大先生”、教“大学问”、育“大英才”的生动局面。
(一)完善思政课教师选聘体制。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通过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构建同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体系,让乐教善教的思政课好教师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可以通过选聘退休教师、“两院”院士、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群体壮大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强化思政课教师本领建设。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做到“在马言马”。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理论素养的厚度支撑思政课教学的底气。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和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及时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解决好教师“为谁培养人”的基础和前提。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师德表现作为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
五、强化服务保障,塑造思政课建设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校党委要有力扛起“主体责任”,加强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确保思政课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
(二)加强激励保障。校党委要优化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让思政课建设的根基更加牢固。出台思政课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思政课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提高评价中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修订职称评审办法,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专门的职称评审通道,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发展空间,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加强资源支持。坚定不移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给予优先保障。持续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出台专项支持举措,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