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校地合作”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山西农业大学积极探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新模式

山西日报(2024年12月3日第8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以下简称山西农业大学)以“乡村振兴”为己任,以“校地合作”为抓手,在全省范围内遴选9个村,组建20余个专家团队,实施43个项目,投入资金1860万元,先行开展示范村建设实践。通过科技驱动、人才支撑、市场引领、项目支持等方式,“点对点”帮扶助力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努力探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为全省及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提供参考样板。

在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山西农业大学立足各示范村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基础、乡风文明、基层组织等基础条件,坚持目标导向,成立领导小组。校地同谋划、共协商,制定项目机制,设立专项经费,组建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在农业领域的人才科技优势,聚集资源、聚合力量,聚焦区域发展的短板弱项,确定示范村差异化目标任务,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因地制宜、各有侧重探索具有农大特色的“校地合作”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型共建模式,为实现农业强国贡献农科力量。

陵川县丈河村:打造康养产业新标杆

丈河村位于陵川县西南30公里处,境内断裂式地质地貌,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81.7%,自然风光秀美,拥有山西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发展农林文旅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通过森林康养和康养农业科技示范,丈河村的康养产业呈现蒸蒸日上的可喜局面。

森林康养科技示范。专家团队开展森林康养资源调查与评价,构建森林康养动植物资源数据库,监测植物精气、空气负氧离子和细菌含量等环境指标;补植康养功能的树种和花卉,丰富植物多样性;优化森林康养场景,设计营建森林康养景观与康养步道;设计森林疗养课程、开展森林疗愈活动、结合康养人群进行疗愈实证研究;开展森林康养产业模式培训、摸索森林康养产业新模式的发展路径。

康养农业科技示范。优化农业种植产业结构,丰富农作物和中药材资源。推广现代农业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推广生态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打造生态优良、田园优美、景致宜人、功效明显的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田园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治理科技示范。监测空气、土壤和水环境质量,建立康养环境数据库。推广果园修剪枝条与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同时,推广农林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康养农林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挖掘当地资源,进行康养农林产品设计,打造和推介丈河森林康养产品,制定康养基础服务设施方案,设计科学康养活动项目,打造科学康养品牌。

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挖掘乡村农耕文化,设计古村落保护和乡村美化方案,开展康养民居民宿文化设计。建立专家大院及科技工作室、培训中心、森林康养产业研究院,以科技创新和数字乡村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和当地携手积极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将丈河融入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吸引金融资本投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增收途径,共同探索“森林康养+康养农业”生态特色产业新模式,为太行山区的乡村振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万荣县闫景村:推动乡村农文旅升级

万荣县高村镇闫景村是晋南的果业大村,也是晋南“善文化”发源地——李家大院的所在地。2019年3月,由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组织实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拉开序幕,5年来,专家团队打出科技引领“组合拳”,推动闫景村各个领域提质增效、全面升级,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在产业振兴方面,突出产业特点,围绕“种好”“贮藏好”“加工好”和“销售好”目标,从“上游-中游-下游”多点发力,因地制宜培育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实施了老果园综合改造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建立苹果贮藏保鲜关键技术示范基地,建成200立方米的高标准苹果冰温贮藏示范库,实现苹果冰温贮藏条件,提升冷链设施技术水平。建设苹果酒中试车间,进行苹果酒酿造工艺集成技术推广示范。

在人才振兴方面,深耕“校地合作”育人新模式,推动人才与地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先后建立“专家智囊团”“山西万荣苹果科技小院”“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等,形成服务闫景村乡村振兴的“专家库”。聚焦果业发展培育专门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果农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

在文化振兴方面,建立山西农业大学与万荣县共建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以闫景村“善文化”挖掘和品牌打造为重点,初步形成“善文化”文化传承和商业品牌打造工作机制,将闫景村建成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样板。

在生态振兴方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重点产业,将生态建设融入产业发展,初步建立起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和产业链条。探索示范“花好悦圆”花海产业基地,推动建立民宿服务系统,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在组织振兴方面,围绕闫景村农林文旅康居融合发展的思路,充实和完善了《万荣县闫景村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闫景村史》。协助闫景村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便民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室、村民代表交流室、乡村振兴办公室等功能区域,以组织振兴带动乡风文明全面提升。

应县望岩村:科技引领促农增收

应县望岩村位于农牧交错带山西草牧业发展的核心区,拥有发展草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草牧业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专家团队进驻后,从新技术示范推广、创新研究及培养专业技术带头人入手,提高产能及品质,提升整体生产水平及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党建引领,着重以“产业提升”+“人才兴旺”+“康养农业”为突破口,以“产业思维”+“运营思维”+“生态思维”为建设框架,建设“农业生产+观光采摘”一体化和“草畜”一体生态循环产业链,先后打造果树观光采摘园、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园、粮草业—草畜一体—奶牛、肉羊养殖业。同时,积极建设望岩村生态畜牧与康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打造应县杏寨乡望岩村生态畜牧产业文化村、望岩村生态康养小镇。

科技引领,产业振兴。发挥山西农业大学的技术和专业优势,为当地定制个性化的建设方案,以主导产业为突破口,以“技术示范”+“创新研究”为切入点,助推基地产业升级,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发力的服务乡村合作机制。

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在望岩村现有优势养殖业及特色种植基础上,以发展设施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为出发点,升级传统养殖、种植模式,将望岩村现有的康养资源与乡村观光旅游相结合,建设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康养服务基地。

技术培训,科技赋能。通过组织集中综合培训、专项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观摩、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当地村民提高种养水平,突破固定思维模式,提升科技意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培养产业带头人、乡土专家、高素质农民等,通过技术示范、少数带动多数的方式,激发老百姓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政府支持,组织保障。应县派出分管副县长指导乡村示范工作,组织当地畜牧部门、农业农村部门、杏寨乡等相关人员主动与山西农业大学工作组对接,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主要领导任示范建设小组组长,组织学院及其他相关学院专家共同组建示范村工作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定襄县横山村:建设现代农业基地

从2019年开始,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以创建杂粮生产示范村为抓手,立足定襄县横山村的产业特色,以“现代科学技术引领农业、现代经营方式管理农业、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的思路,通过打造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村,重点培育以农为本的功能杂粮产业和瓜菜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相结合。

夯实基层党建,筑牢发展基石。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与横山村党支部紧密携手,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合作模式,宣讲党的方针及政策,开展党建工作交流调研活动。从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管理、组织生活、运行制度等方面,对党建工作进行全过程梳理对接,增强双方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党建+”模式促经济融合,引领绿色、和谐、智慧、美丽横山建设,农学院每年在横山村开展“庆七一”大学生文艺汇演晚会,组织大学生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组织教职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与横山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老党员给学生讲党课。

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兴村富民。在横山村启动酿造高粱机械化生产示范工作,同步开展化肥减施、减药、节水技术培训及现场示范,开展玉米、高粱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延长产业链,提高玉米和高粱生产效率;引进抗逆高产杂交谷张杂10号,采用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实施化肥减施、功能元素强化等技术,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示范;制定绿色防控策略,推广物理、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替代高毒药剂,逐步把横山村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推广到全村作物生产中,提高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与此同时,还引进多种早中熟西瓜品种及甜瓜品种,通过技术革新,融合5G技术,构建大棚可视化远程调控系统,集成视频监控、环境监控与远程控制功能,实现温室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优化西甜瓜生长环境,水肥一体化管理、植株花果调控及优质品控,全方位提升瓜果蔬菜生产质量,推动农业管理现代化进程。

祁县西六支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祁县西六支村是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帮扶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西六支村农业产业存在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不足、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支撑不够、大田作物种植模式过于传统单一、蔬菜设施老旧亟待更新、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2021年以来,专家团队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2021年以来,专家团队结合实际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与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引进特优新品种、提升设施性能、配套标准化技术方案、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种植模式、改善种植结构、拓宽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等系列举措,有力地夯实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先后在西六支村推广示范高品质番茄新品种引种与配套新技术,高品质西甜瓜新品种引种与配套技术,草莓新品种与配套技术,葡萄、樱桃新品种与配套技术,秋季露地蔬菜新品种与轻简化栽培技术,玉露香梨栽培与配套技术,玉米-大豆套种技术新模式,小麦有机旱作新模式等。按照“特”“优”产业发展思路,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专家团队人才优势,着力构建“特”“优”产业示范引领发展新格局。

发挥师资优势,选派园艺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团队,帮扶祁县艺术高中教学质量提升;组织山西农业大学科研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选派设计系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对村委宣传栏进行墙体彩绘,提升文化建设;选派园艺学院团委副书记兼任西六支农业合作社党支部副书记,加强村委会组织领导与对外合作交流能力;选派本科生、研究生深入科技小院,与村党支部结对子,提升大学生学农知农爱农情感;开展主题日党建活动,促进校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

同时,还通过整合多渠道项目资金,推进乡村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宣导绿色生态新发展理念,推进垃圾分类与集中化处理工作。

三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西六支村累计引进新品种30余个,推广集成配套新技术16项,并实现对水果番茄、西甜瓜、草莓、樱桃等品牌化打造,为当地企业和群众累计增收500余万元。

霍州市冯南垣村: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2月,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进驻霍州市冯南垣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设立科技小院,依托专家团队助推有机旱作和“特”“优”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产业与乡村文旅、研学游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

选良种配良法促旱地小麦增产增收。专家团队通过有机无机平衡配施、伏期适时深耕纳雨增蓄与合理耕层构建,实现地力保育提升;筛选种植临旱8号、晋麦102号两个抗旱稳产品种,配套“旱地小麦一优四改绿色栽培技术”和“土壤施硒+叶面喷硒”,使旱地小麦增产18.6%,施硒成本降低60%,实现富硒优质节本高产。

推进设施农业绿色产销一体化。示范村建设前,冯南垣村设施农业为“零”。2022年冯南垣村新建8个日光大棚,专家团队推广施腐熟羊粪、简易基质黑膜覆盖、水肥一体化及熊蜂授粉等技术,实现绿色提质高产,同时,配套适宜采摘瓜菜新品种,促进采摘研学文旅融合。2023年8个大棚纯收入2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

种植油料景观作物美村庄助文旅。按照“春观油菜秋赏葵菊”思路,优选抗冻耐旱甘蓝型油菜品种“晋油11号”,以及早熟高产油葵品种“临葵4号”示范种植,打造特色农业生态游景观。4月中旬游人入村可观赏近1个月的油菜花;8月中旬油葵向阳而开,为乡村旅游增色;同时,种植观赏菊和杭白菊,为国庆添美景,实现一年中4个月赏3种鲜花的美景,为冯南垣村添景色和人气,为村民增收入。

增花色优工艺发展“致富馍”。霍州年馍是当地的传统美食。专家团队在收集筛选传统年馍老酵面团优势菌群基础上,研发新老酵面团,改自然发酵为直投发酵,稳定年馍口味。以富硒小麦为原粮,创制新型年馍8种,提升年馍营养价值和功能性,同时,通过优化年馍加工工艺、提升产能等措施,使5名村民回村从事年馍加工,年纯收入近20万元,村集体增收3万元,“冯南垣年馍”品牌也因此诞生。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渐渐显现,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冯南垣村已具雏形,正沿着乡村振兴的大道阔步前行。

汾西县段村:提档升级肉羊养殖

汾西县僧念镇段村位于吕梁山东南麓,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务工服务,肉用绵羊、黑山羊养殖在当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该村的特色产业,也是群众增收的“特”“优”产业。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以羊产业提档升级为切入点,积极实施人畜分离,开展品种改良与高效繁殖、精细化饲养管理和精准化疫病防控等工作,使段村羊养殖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提档升级建设养殖示范点。以段村为龙头,建立“党建引领+基地+农户联动+引能人育新人”的模式,围绕生态振兴,推进实施人畜分离,规划设计并新建良种肉用绵羊、良种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建成羊舍1200平方米,实现半自动喂料、自动除粪和信息化管理;新建饲草棚300平方米、青贮窖1个、储粪池1个。目前,基地引进纯种湖羊300只,杜泊种公羊6只,金堂黑山羊6只,奴比黑山羊3只。养殖基地良种肉用绵羊存栏1000余只,良种黑山羊存栏600余只。全村羊存栏数达到3500余只。

开展新技术示范与应用。设立山西汾西肉羊科技小院,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常驻;开展肉羊品种选育与高效繁殖、“放牧+舍饲”生态养殖、专用饲料添加剂及全混合日粮调制、公羔快速育肥、精细化饲养管理、精准化疫病防控等6项新技术应用与示范;建成牛羊智能化监控系统、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圈舍高压除尘灭菌系统各一套,三套单独的系统可组合成一套完整的牛羊信息化养殖系统。

延伸产业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利用玉米秸秆1000余亩,牛羊粪发酵还田200余亩果园,循环农业链条初步形成,开展产业链延伸工程,实施段村羊产业相关品牌提升战略,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指导段村开展羊和羊肉品牌建设。

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通过校地合作、支部共建,探索出“党建引领+基地+农户联动+引能人育新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振兴联动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上党区振兴村:示范项目助推转型

振兴村位于上党区振兴小镇境内,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村庄,为有效化解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的困境,在振兴村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确立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向绿而行的总体思路。在项目具体实施中,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和人才优势,以农文旅融合为切入点,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支撑点,实施“三农”研修、创意田园和康养食品三大示范项目,带动振兴村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奔向幸福。

开展“三农”研修项目。以乡村人才培育为抓手,依托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按照“拳头课—巴掌课—指头课”的框架,围绕基层党建、农村治理、农业科技三大主题,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课程资源建设工程,支撑上党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农文旅发展中心教育培训工作形成振兴特色品牌。

实施创意田园项目。以休闲农业为抓手,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林学院、城乡建设学院和果树研究所,按照“生态提质—农业扩链—产业增值”的框架,围绕村域生态建设、康养景观农业、自然教育研学三大主题,重点实施规划设计引领工程,支撑文化旅游产业,联动教育培训产业。组织实施了振兴村村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制作植物标本265份、昆虫标本87份,完成了农田土壤质量评价的土壤采样和分析检测,引进月季、丁香等花木品种240余份。

落实康养食品项目。围绕确定的乡村康养产业,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生科院和食品学院,按照“多要素—高价值—高功能”的框架,围绕花果菜、中药材和食品加工三大主题,重点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支撑康养服务产业,联动文化旅游产业和教育培训产业。选定药食同源的党参、赏食兼用的百合和茶菊为首批科技示范种植品种,利用振兴村丰富的林地资源开展党参仿野生栽培科技示范,目前,已完成党参和茶菊种植地块规划、土壤培肥和种苗繁育等工作。

阳曲县芦家河村:技术护航果业富民

芦家河村位于太原市阳曲县泥屯镇的最南端,耕地面积1864亩,300余亩梨树和樱桃树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品种以及落后的管理方式弊端逐渐显现,果品质量差、生产效能低,成为困扰果农的关键问题。

技术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专家团队在党委副书记吕英忠研究员带领下,围绕梨园提质增效标准化管理、老果园结构优化与改造等,开展整形修剪、树体改造,通过疏除过密枝、病虫枝、树干落头等技术措施,将多年疏于管理的郁闭果园改造为高光效树形,使树体枝组养分供应合理;积极引导果农科学疏花疏果,保证梨树合理负载;通过应用沃土增肥技术,配合果园生草、地布覆盖保墒等方法,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病虫害综合防控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结合气象因素,引导果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重点对梨木虱、梨小食心虫等病虫害进行防控。

在设施樱桃园的技术管理上,专家团队通过对甜樱桃树冠进行定向修剪、树形改良,使树冠形状合理,增强通风透光性,提高光合效率和果实质量;根据树冠生长情况和枝条生长情况进行回缩、摘心、开角、拉枝、疏枝等,使树冠分布均匀,减少分支交叉和薄弱枝条,调整枝条密度和长度,促进树冠顶部和内部的枝条生长和光合能力;通过调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应,促进樱桃树的生长和果实发育;通过采取通风、喷雾降温等手段,调节棚内温度,避免高温对樱桃的生长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增加辅助加热设备,以防备生长季遭遇连续低温,大棚内温度低影响甜樱桃花果正常生长;根据大棚樱桃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指导果农采果后重点防治红蜘蛛、梨网蝽、褐斑病等引起的早期落叶。

专家团队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从品种推广、技术服务,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示范指导,再到覆盖全产业链的推广和应用,将果园轻简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果园有机旱作栽培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使得果农栽培管理技术显著提升,为芦家河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科技能手。

本版文字由山西农业大学社会服务部提供

报道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41203/1035555.shtml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