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2024年11月12日第11版)
11月12日,《山西日报》第11版刊发校党委副书记李卫祥署名文章《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从坚持人民至上、强化爱的教育、凝聚教育合力、重视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五个方面,阐述了推动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全文如下: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着力推动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
坚持人民至上,突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根本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康是个人成长和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推进健康中国,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顺应民心、关系民生,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进健康中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教育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政策与制度、学科与人才、技术与环境,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持五育并举,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群众共同的美好愿景。
强化爱的教育,突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科学性。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推动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重在爱心倾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科学强化爱的教育。贯通大中小学之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接交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加强源头治理,做到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建立同学间、师生间的心理联结,构建无缝链接的临床工作模式,营造同学友爱、教师仁爱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健全人格,积极应对生活压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凝聚教育合力,突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协同性。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全面、立体、连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才能形成重塑学生健康心理的工作合力。要围绕学段贯通,开展专题调研、案例剖析,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沟通与协作联动。既要关注不同学段间的衔接性、递进性和差异性,还要把握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性、教育性和作用性。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问题发生发展的根源,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探索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协作机制。推动家校医联动,打破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互相割裂和脱节现状,实现育德与育心有机结合,知识普及全面到位,教育引导立体多维,压力疏导跟进快速,努力推动服务型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培育起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重视队伍建设,突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性。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心理咨询等工作。大中小学要制定心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要求,在数量上足额配齐心理教师,在提升专业水平上定期开展培训,结合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加强与同行的交流经验,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要结合不同学校特点以及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和群体特点,强化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在专业结构和业务专长方面的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对心理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要注重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的作用。要强化心理教育知识培训,树立防范和化解学生心理危机的教育观念,结合面向学生开展的日常教育管理和课程教学。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导向,聚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积极探索心理辅助教育工作法,促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起专职心理教师主导、辅导员跟进、课程教师策应的育人格局。
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组织性。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等工作内容,必须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精准干预的工作合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抓在手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全覆盖。推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政校家医协同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强化考核管理,促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协作、学段协同,积极引导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资源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要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业优势和专家团队优势,强化专项建设,指导实践探索。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精细化,心理测评全面覆盖、学段贯通、精准应用,预警管理全天候、一站式,推广教师定期家访、同学团结互助、朋辈教育引导等有效预防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本文系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YY070)
报道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41112/10287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