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2024年11月14日第12版)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这是李会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这份热爱,让她在求学和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见到这位面容清瘦、眼神坚定的中年女性时,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李会霞自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毕业后,便毅然决然地踏入了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的大门,十几年来,她扎根在谷子杂种优势利用与新品种选育的科研一线,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谷子产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目前,她正忙于主导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项目,并完成了数项省级科技攻关、重点研发项目,以及多个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她的科研成果不仅荣获了“山西省科技进步奖”,还广受业界好评。
谷子,这一传统农作物,承载着无数农民的生计与希望。然而,传统杂交育种方法耗时费力,且品种改良进展缓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会霞将科研视为己任,在谷子“两系”杂交种选育技术体系、防治传统杂交种制种过程中的技术瓶颈等领域潜心钻研。2003年,李会霞为了谷子研究来到海南,当时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为了支持她的事业,爱人在家既当爹又当妈。后来爱人也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夫妻俩就轮流出差。曾经有人开玩笑地问:“你俩长期这样,也不相互埋怨?”李会霞笑着说:“我俩聚少离多,相互埋怨生气会浪费时间,舍不得这时间啊!”为了使谷子杂交种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李会霞及其团队在山西省内外多个地区设置了试验点,将不同选育技术和品种的谷子应用于各种生态环境下,观察其适应性和产量表现。试验数据表明,采用“两系”杂交选育技术的谷子,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高产性,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谷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潜心科研,李会霞取得了丰硕成果。她研究创建了完整的谷子“两系”杂交种选育技术体系,制定了谷子两系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山西省地方标准;选育出谷子品种15个,其中高产杂交种6个,4个杂交种产量在国家联合试验中均居第一位,长杂2号更是春谷杂交种选育的里程碑性成果。在长治市襄垣县的谷子杂交种试验示范基地里,李会霞团队开展了大规模的杂交种选育与传统品种的对比示范。在同一地块、同一管理条件下,采用“两系”杂交选育技术的谷子,不仅长势强劲,而且产量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杂交种谷子的亩产量较传统品种提高了近20%,且品质更优,抗逆性更强。这一成果不仅为谷子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贡献了山西智慧。2023~2024年,长杂谷466连续被定为山西省主推品种;长杂谷2101获评国家一级优质米,使谷子杂交种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3年来,长杂谷系列品种在省内外推广10万余亩,反响良好。2023年,长杂谷466、长杂谷333及长杂谷2922系列谷子杂交种在首届中国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创业创新大会上荣获“优秀科技成果”荣誉,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荣获“优秀产品奖”。李会霞也因在科研育人方面的杰出表现,获得山西农业大学“科研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李会霞用她的智慧和汗水,在谷子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农业科技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常说,即使登山攀顶,脚下的路依然漫长,仍需加倍努力……
报道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41114/10297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