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2024年10月14日第二版
本报讯“谷子测产384.75公斤,加上6月份小麦产量700公斤,总产量1000多公斤。”10月8日下午,晋中国家农高区的谷子试验田里传来喜讯,“麦谷接力,今年真正种出了吨粮田。”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的郭杰教授激动地说。
晋中国家农高区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其中谷子以品质优而闻名全国,但由于谷子品种一直为中晚熟常规品种,6月初之前就必须完成播种,但这个时候地里的小麦还没完成收割。因此往往种了小麦就不能种谷子,想种谷子就不能种小麦,出现一茬有余、两茬不足的情况。
对此,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与晋中国家农高区合作开展了“晋中麦谷一年两作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项目首席郭杰教授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谷子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基因资源研究中心等优势单位,在省农业农村厅杂交谷育种联合攻关的资助下,围绕“早熟、优质、高产杂交谷品种选育”方向,运用全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手段,挖掘得到谷子早熟和矮秆关键候选基因SiGhd7和SiSET34,利用回交转育和基因编辑等手段,先后创制出晋杂金苗58号、晋杂金苗158号以及晋杂谷1号、晋杂谷2号等苗头组合。这些苗头组合可解决目前我省缺乏中早熟杂交谷品种的问题,助力一茬有余、两茬不足地区实现“麦谷吨粮”目标。
据了解,郭杰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年,筛选2000多份谷子种质资源后,终于在小麦与谷子种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下一步,在杂交谷育种联合攻关的支持下,将持续开展对超早熟、优质、高产杂交谷新品种攻关,让不能种植谷子的地区实现谷子产业化,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率,从而增加粮食单产。”郭杰说。(张谦 王琪 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