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科技服务企业 助力翼城粮食丰产

山西农民报(2023年5月9日第3版)

报道如下:

4月20日-21日,山西省春季农业生产暨冬小麦田间管理现场推进会在临汾市翼城县召开。现场会第一站来到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博士工作站及服务企业——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观摩现场,翼城县委书记黄晓君在介绍全县基本情况时指出,通过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聚焦“六藏”融合,实现小麦和玉米“吨半粮”高产创建工程。

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峰介绍科技成果和农业托管生产时,重点介绍了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作为所企合作单位、博士工作站和科技创新产学研基地在小麦育种、高产创建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及生产托管中提供的科技支撑及服务,帮助企业制定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助力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情况,计划进一步深化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迈向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型企业行列。

合署改革以来,为充分发挥校地合作科技支撑优势,2022年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与翼城县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良种攻关及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工作站,进一步在科技成果转化、智库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协同创新基地,走出了一条地方院所科技支撑企业发展和服务县域粮食生产之路。

博士工作站挂牌后,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社会服务办建立了由副所长党建友研究员带队科技工作专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深入翼城县农业生产一线调研,摸清了翼城县农业生产资源禀赋、现状和存在问题。确定了以晚播小麦科技壮苗保丰收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重点服务内容;2022年针对冬小麦晚播弱苗田,促弱转壮,提出根据生育期分类精细化“保姆式”托管服务和多次叶面肥喷施增粒数、提粒重,确保翼城县小麦单产和总产再创新高;同时“小麦超常量叶面喷肥”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典型推广案例。

2023年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与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发布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小麦-玉米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晋有机旱作办发[2023]号文件),并在公司托管的中卫乡南北庙村建设冬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田400亩、唐兴镇中石桥村建设喷灌水肥一体化示范田100亩;在南唐乡西下坪村建设300亩一年两季“吨半粮”攻关田,目标产量是冬小麦亩产650-700公斤,夏玉米亩产800-850公斤,同时辐射1000亩。

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农业生产托管“翼城模式”的创始与龙头企业,2022年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集体经济托管面积近1万亩。专家深入调查发现翼城县大豆生产存在结荚率低、“华而不实”和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工作专班深入研究后制定了一是土壤施硼和叶面喷硼,提高大豆开花结实率,减轻花而不实;二是科学种植方向,通过玉米遮挡,避免高温造成结荚率低或不结荚现象;三是制定科学监测防控黄淮海夏大豆“青症”罪魁祸首—点蜂缘蝽的科学防治简报,科学及时绿色防控,有效减轻点蜂缘蝽危害,确保大豆稳产高产。2022年专家团在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建设115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标准示范田,采用玉米水肥一体化调控施肥技术、大豆增磷钾减氮精细管理技术和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减损防控技术等,示范田经专家实收测产,大豆亩产达154.5公斤,玉米达604.6公斤,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该示范田在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带状复合种植)中荣获第四名,山西省“神农科技杯”首届大豆高产竞赛“晋豆王”特等奖。

今后,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将以做好合署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推动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服务“三农”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地方科研院所校市合作桥头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区的效能,通过专家服务团、博士工作站和特色研究院等形式,将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qA1FUHHFjS2_4ca6Rdysg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