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配置科技链、人才链、教育链,一体化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山西农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深化拓展校地合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运行乡村振兴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示范基地等,形成“地方主导、学校谋划、部门组织、院所实施”的四级联动校地合作新路径。
屯留辣椒产业研究院签约仪式
运城市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会议
深化合作,在科技与产业的结合点上下功夫
校地合作是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强大的行政推动和社会组织力量,涉农高校发挥科研、教育和人才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科技链,建立锻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是科技与农业产业完美的结合。
在当前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时期,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校地合作,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场景化驱动、项目化支撑,以真诚的合作关系、务实的合作载体、顺畅的合作机制,建成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忻州杂粮研究院、吕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运城市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曲沃果蔬产业研究院、屯留辣椒产业研究院、隰县玉露香梨产业研究院、浑源黄芪产业研究院、孝义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一批地方主导产业研究院,源源不断为地方政府注入科技活力。
忻州杂粮产业研究院揭牌
大同黄花产业研究院组培室
精准施策,在人才与创新的结合点上谋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更离不开人才这一关键变量。
中阳食用菌科技小院师生讨论
定襄谷子科技小院开展技术服务
山西农业大学把人才培养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广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成闻喜小麦、临县食用菌、柳林红枣、岚县土豆、中阳木耳等12个科技小院,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理论与创新、科研与推广、培训与服务的紧密结合。科技小院已成为我校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合作共赢,在转化与成效的结合点上求突破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是校地合作的重要目标。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技术转让、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共享校地合作成果。
一方面通过成果转化提升竞争力,推动农业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转化成果为科研人员带来收益,促使教师走出象牙塔,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用创新的思维探新路,用改革的办法寻突破,用服务的态度转观念,我校制定了《山西农业大学校地合作管理办法》《山西农业大学关于加强社会服务的指导意见》《山西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加快政策扎实落地,激励奖励并存,引导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的“实”和“深”上下功夫,更加关注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从根本上让我们的科技人员在社会化服务中,经济有回报,生活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院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地合作的广度必将显著加大,深度必将显著加深,精度必将显著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