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第35期“后稷大家谈”学术报告会在龙城校区19号楼109会议室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谷晓峰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我校知名校友刘宁宁应邀到后稷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院)长孔照胜出席,农学院、生科院和后稷实验室等单位的50余名师生代表参与交流。报告会由后稷实验室王拴锁研究员主持。


谷晓峰研究员以《单细胞水平预测和解析水稻性状发育规律》为题,介绍了单细胞水平同时捕获水稻多器官RNA表达与染色质可及性的方法,讲解了水稻细胞类型与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精准对应关系和水稻染色质开放先导表达的新模式,展示了其团队搭建的全球首个水稻单细胞多组学数据库——Rice-SCMR。随后,刘宁宁研究员在题为《真菌感染与癌症发展》的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从肺腺癌组织内分离并鉴定致癌真菌聚多曲霉的历程,讲述了聚多曲霉促进肺癌发展的因果机制,并讲解了四界菌群(细菌、真菌、古菌、病毒)深度宏基因组的分析方法,为大家呈现了“跨生物域”生态系统如何影响肺癌转移的新视角。
两场报告会内容翔实、观点新颖,引发了师生们的积极提问。两位专家就师生们提出的细胞的亚组织分类、植物根瘤和人类癌症形成的共性等科学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解答。整场活动学术气息浓郁,成果丰硕。
谷晓峰,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2015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2021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3年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合成生物、表观遗传等多学科交叉,开展作物复杂性状智能预测和设计。近5年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在Nature、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等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影响因子总计超290。担任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和秘书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刘宁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聚焦真菌感染与癌症发展,通过整合微生物组、单细胞组等多组学技术,解析癌症发展过程中的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抗真菌抗癌的新策略和新靶标。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Cell Host & Microbe、Nat Microbiol、Nat Protoc、Nat Commun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十大科技进展”。担任中国菌物学会遗传与分子生物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兼任hLife、iMeta、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等期刊编委和Cell Host & Microbe等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