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科研学术 > 正文

第31期“后稷大家谈”在龙城校区举行

5月23日上午,第31期“后稷大家谈”学术报告会在龙城校区19号楼109会议室举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河北大学学术副校长巩志忠教授应邀到山西省后稷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报告会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院)长孔照胜主持,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以及后稷实验室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巩志忠教授为师生分享了题为《ABA信号传递和气孔运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ABA信号转导途径中多个关键因子的协同调控机制,详细阐述了SnRK2s、CBL1/9-CIPK1、RAF和SLAC1等因子如何通过协同作用,精准调控气孔的开闭来帮助植物应对外界干旱胁迫。此外,巩志忠教授还介绍了新型植物免疫信号蛋白“维大力”,及其通过触发植物细胞膜受体的识别,增强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独特作用机制,展示了“维大力”在小麦、油菜、棉花、水稻、大豆等多种主要农作物抗逆增产方面的应用成效,表明“维大力”有望推动当前所有主要粮食品种的升级换代,为我国大面积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贡献重要力量。

巩志忠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以及河北大学学术副校长。1998年获日本千叶大学药学博士学位。于1999-200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环境生理中心Mike Hasegawa及Ray Bressan教授实验室从事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2000-200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系朱健康教授实验室继续开展植物抗逆分子机制及基因沉默方向研究。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作物高效抗旱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首席科学家,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获国家重要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00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目前担任JIPB共同主编,曾担任《Plant Physiology》《Plant Cell & Physiology》《Physiologia Plantarum》《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植物抗非生物逆境的分子生物学及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在朱健康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在《Cell》发表开创性成果,首次克隆真核生物DNA去甲基化关键基因ROS1,开辟表观遗传学新研究方向。迄今在《Cell》《PNAS》《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2020-2023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ndex达63。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