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5日,受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委托,由我校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岗位团队牵头,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组织成立调研组,在中国工程院徐明岗院士带领下,对全国苹果主产区春季干旱情况开展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覆盖陕西、甘肃、宁夏等11个主要苹果产区,通过实地走访与线上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当前干旱对苹果生产的影响。调研组实地走访了甘肃、宁夏、陕西3省13个市县(区),共调研果园面积3.38万亩,走访果农、合作社及企业61户。数据显示,重度干旱19户,中度干旱10户,轻度干旱或无旱32户。干旱导致部分果园30厘米以上土层墒情较差,果树出现新梢短、早停长,叶片及果实偏小等现象。同时,全国苹果体系各试验站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0份,覆盖面积达2206.5万亩。结果显示,重度干旱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崆峒区、庄浪县及陕西榆林、渭南地区;中度干旱主要出现在云南昭通、陕西延安及山西运城等地。总体来看,中度及以上干旱区域占总调研面积的17.5%。
调研表明,尽管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但由于果树根系扎根较深,配合地膜覆盖、春季灌溉等措施,多数果园树体生长状况仍较为良好。当前制约果园抗旱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春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保墒方式差异较大。
调研组建议,各地应根据干旱程度分类施策。对中重度干旱区矮砧密植果园,建议及时补水灌溉;乔化果园则应结合天气条件合理灌溉。对于重度干旱区域果树,可采取“保命水”灌溉,每株灌水30-50升,重点保障成年挂果树。配套使用地膜覆盖、疏除弱枝、适度疏果、延后施肥,并辅以磷酸二氢钾和硼肥叶面喷施,促进光合作用和花芽分化。此次调研为科学应对干旱、保障苹果稳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与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