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校内通知 > 正文

2025年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为充分发挥我校在科技支撑“特”“优”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围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经征集申报指南建议、专家评审等程序,现发布2025年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为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以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力量集合为抓手,深挖山西“特”“优”农业资源禀赋,强化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释放,聚焦全产业链升级,加速农业自然属性向高附加值商品属性跃迁,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二、支持方向

(一)持续支持项目

根据《山西农业大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以2024年度项目考核结果为依据,持续支持如下方向:

1.杂粮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筛选适应机械化作业、抗病虫害的谷子、杂豆、藜麦等优良品种5个以上,集成配套轮作或间套作增效模式3套以上,形成杂粮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3套以上,建设杂粮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基地1-2个,核心示范面积500亩以上,示范基地每亩节本增效10%以上。

实施地点:繁峙县

2.优质边鸡新品系推广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

建立示范基地1-2个,推广边鸡及其配套系6-8万只,制定种鸡选育、疾病净化等技术规范2个以上,疾病发生率降低3%以上,增产增效5%以上。

实施地点:右玉县

3.绿肥周年覆盖梨园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建设500亩以上大黄梨生态示范园1个,示范推广绿肥周年覆盖土壤培肥及生物防治技术,技术覆盖率90%以上,化肥减施20%以上,农药减施30%以上,节约人工除草成本20%以上,优果率85%以上。

实施地点:高平市

(二)重点支持项目

1.和顺县农牧循环高效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建立肉牛新品种培育核心场1-2个,提升和顺县牛种质资源品质,示范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集成完善粪污资源化技术、饲草开发利用技术,形成农牧循环产业模式1套。

实施地点:和顺县

2.晋中盆地一年两作高产种植模式示范

在晋中盆地建立一年两作模式核心示范基地3-5个,示范小麦谷子一年两作、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小麦大豆一年两作等模式,集成麦谷一年两作等高效技术模式1-2套,示范面积500亩以上,辐射推广5000亩以上,核心示范田平均增收8%以上。

实施地点:晋中市、介休市

3.果园霜冻综合防控技术及装备示范应用

建立果树防霜示范基地3-5个,研发低成本防霜装置1-2个,集成防霜冻技术2-3套,霜冻受害率降低15%以上,灾后产量和商品率较未做处理地块提高15%以上,构建果树防霜冻管理体系1套,完成果树霜冻综合防控技术规程1套。

实施地点:晋南、晋中、晋北

4.特优花卉种苗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及产品开发应用

建立核心示范基地3-5个,示范君子兰、芍药、玫瑰等设施花卉种苗繁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种苗壮苗率90%以上,成品花优质品率提高10%以上,用工量减少20%以上;示范菊花抗逆性提升、抗连作障碍等技术,开发并示范菊花产品2-3个,集成菊花高效绿色栽培管理技术1套。

实施地点:离石区、长子县、河津市、芮城县

(三)一般支持项目

1.专用型甘薯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建设品种展示基地1-2个、脱毒种苗繁育基地1-2个,示范专用型甘薯品种5-8个,集成轻简化栽培技术2-3项,农业机械化应用率达到90%以上,商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打造鲜食甘薯产地品牌。

实施地点:晋中市、高平市

2.经济林下套种杂豆技术示范

示范核桃、杏等经济林下套种杂豆技术模式,建立核心示范田1-2个,示范面积200亩以上,辐射推广1000亩以上,示范杂豆品种5-7个,亩收益提升15%-20%。

实施地点:汾阳市、阳高县

3.山西南部复播区谷子冬油菜轮作模式示范

示范谷子油菜轮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建立核心示范田200亩以上,辐射推广1000亩以上。核心示范田谷子300公斤/亩以上,油菜120公斤/亩以上。

实施地点:晋城市、临汾市

4.蔬菜连作障碍绿色消减及地力提升技术示范

建立核心示范田100亩,示范推广微生物菌剂3-4种,改善示范区土壤微生态,控制设施蔬菜苗期病害发生率在10%以下,露地蔬菜土传病害发生率下降30%以上,农药、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集成蔬菜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3项以上,增产10%以上。

实施地点:曲沃县、朔州市

5.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及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

建设核心示范基地2-3个,展示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新组合)、新技术200亩,建设我校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展示及转化示范基地。

实施地点:忻州市、运城市

6.桑干河流域一年两作种植模式示范推广

在桑干河低海拔流域建设核心示范基地2-3个,示范面积200亩以上,辐射1000亩以上,形成粮、草、菜作物“一年两作”栽培技术模式2-3套,比当地一年一季作物平均亩增效500元以上。

实施地点:朔州市、大同市

7.油料作物提质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建立向日葵、油菜等油料作物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核心示范基地2-3个,示范面积500亩以上,辐射带动5000亩以上,示范展示向日葵、油菜等新品种5-8个,实现亩均节本增效150元以上,集成油料作物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2套。

实施地点:左云县、永济市

8.特优食用菌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建设核心示范基地2-3个,示范羊肚菌、香菇、白灵菇等食用菌品种3-5个,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3项,示范区食用菌优品率提升15%以上,增产10%以上。

实施地点:灵丘县、岚县、孝义市

9.校园数字孪生赋能农业产学研基地建设与示范展示

构建数字孪生农业管理系统1套,实现示范基地作物生长动态可视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模式。

实施地点:晋中市东阳试验基地

10.肉羊智慧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

推广肉羊高密度SNP标记育种芯片,应用覆盖种羊1000只以上,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技术提高养殖管理效率,确保示范基地内90%以上个体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可追溯化;推广杂粕代替豆粕的全营养草料复合颗粒饲料配方1个,肉羊瘤胃调控功能性添加剂1-2种,应用肉羊2-3万只,羔羊平均日增重250g以上。

实施地点:左云县、右玉县

11.特色高附加值酿品加工技术集成示范

提升功能性杂粮黄酒、红枣干红、黄花啤酒等产业化开发水平,推广低醇酒类生产中的终止发酵和脱醇技术,开发特色高附加值酿品3-5种,显著提升农产品加工比值。

实施地点:忻州市、临县、大同市

12.特色蔬菜快繁育苗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

建立红葱、芦笋等特色蔬菜核心育苗基地1-2个,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100亩以上,集成快繁育苗技术1-2套,示范展示红葱、芦笋等标准化生产、配方施肥、艺机一体化等技术,实现亩增产10%以上。

实施地点:河曲县、定襄县

13.设施果蔬优质种苗繁育及智慧化生产体系构建

建立草莓、番茄等设施果蔬示范基地2-3个,示范集约化育苗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构建设施果蔬智慧化管理技术体系1套,建成信息化平台1个,产量和商品率提高15%以上。

实施地点:太谷区、长子县、绛县

14.山西特色林果产业数智化管理技术集成示范

建立扁桃、榛子等特色果树示范基地各2-3个,示范100亩以上,集成山地果园水肥数智管理技术体系1套,肥水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优果率达到85%以上。

实施地点:古交市、尧都区、太谷县

15.“农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建设与示范推广

整合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根据地方政府规划和市场需求,建设农文旅康养深度融合的应用消费场景3-5个,开展康养+旅游示范推广,推进我校农科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实施地点:陵川县、右玉县、汾阳市

16.以区域品牌牵引“特”“优”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总结我校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示范村、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服务“特”“优”农业的典型做法,提出区域品牌牵引“特”“优”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联动机制,凝练山西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不同路径,形成政策报告建议3份以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

17.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集成示范及产品开发

构建蜂、蚕、鱼综合养殖示范基地各1个。建立多箱体成熟蜜生产示范蜂场1个,成熟蜜高效生产模式1套,开发特色蜂蜜系列产品1-2个;选择适宜人工饲料养蚕的家蚕品种1-2个,建设高标准小蚕人工饲料共育室,达到自动化控温控湿要求;集成示范循环水高密度大口黑鲈标准化养殖技术、陆基圆池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开发循环种养产品1-2个。

实施地点:阳城县、平定县、吕梁市

18.大田作物数智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

推广大田作物智慧种植管理技术,建设并优化种植大数据平台1个,实现农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决策支持,提升农业精准监测和管理能力;通过农业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叶面肥喷施技术,农药施用量降低15%以上,增产10%以上,节省劳动力80%以上;建立遥感检测集成技术高标准示范田100亩以上,辐射推广2000亩以上,制定相关地方标准1项。

实施地点:清徐县、大同市、忻州市

19.恒山黄芪种养收全程生态高效技术示范

建立恒山黄芪生态高效示范基地2-3个,示范微生物接种播种技术、茎叶剪切还田技术、手持自动采挖等技术,黄芪产量提高15%以上,黄酮、皂苷等药效成分含量增加20%以上。

实施地点:浑源县

三、申报要求

项目实行首席专家牵头、课题申报的形式,共同组成项目实施团队。项目首席专家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确定,并按照要求申报课题。

(一)项目首席专家为正式在编在岗人员,应具有高级职称,充分了解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能够跨学科、跨单位整合全校资源,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系统设计项目的能力,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和管理,协调课题实施方案审核、日常监督等,具备完成项目所需的科研推广和组织协调能力。项目首席专家有重大过失产生严重后果、不服从管理、不担当不作为等行为,要重新竞聘。

所有申报项目的首席专家确定多个课题且本人牵头课题的,经费原则上不高于项目总经费的40%。

(二)课题主持人具有高级职称或中级职称从事本专业10年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从事本专业2年以上,从事专业与申报内容相近,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农业生产工作经验,接受项目首席专家统筹和调度。主持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引领工程项目、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及红枣核桃提质增效项目、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科创中心)科创项目和有未结题“特”“优”工程项目的,不再申报本年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

(三)面向校内各院(所)组织申报,重点支持项目每个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不少于3家,一般支持项目原则上不少于2家(含首席专家所在单位)。重点支持项目设置课题不超过5个,一般支持项目设置课题不超过3个,原则上不可以不设课题。课题主要团队成员(含首席专家,前三)不得重复参与其他课题(含产业引领、单产提升、农高区科创项目)。

(四)实施内容对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一般为近5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附相关证书),对无自主独立知识产权单纯技术引进以及低水平重复、单纯扩大规模无显著经济效益的不予支持。

(五)各申报单位要对所申报课题的成果、技术真实性与社会价值严格把关,推荐代表本单位该领域的优势团队。

(六)课题实施地必须为项目首席专家经过科学论证、有示范基础、有产业代表性、有新型农业主体参与、有良好合作关系的示范地点,不得随意更改。

(七)重点项目支持80-120万元,一般项目支持50-80万元。项目实施期一般为1年,结题后专家评定为优秀的项目原则上滚动支持,不再进行竞争性申报。

(八)示范基地坚持长期建设,项目首席专家、课题主持人根据中期评估、年底考核结果,实行动态淘汰制;基地应科学设置对照组,记录相关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九)所有项目提交本年度项目实施方案(附件1,仅参加课题申报、不参与首席专家招聘的写明申报项目名称及课题名称,提交课题实施方案),参加首席专家招聘的填写项目首席专家信息表(附件2),均参加项目(课题)论证。

(十)申报材料需由申报单位盖章、分管领导签字,以院所为单位填写项目申报情况汇总表(附件3),于2月25日12:00前提交电子版(签字盖章版及Word原版),邮件以“**单位特优工程项目申报”命名,逾期不再受理。邮箱:sxndshfwb@sxau.edu.cn;联系人:张丹丹,13834565315。


社会服务部    

二〇二五年二月十八日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