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山西农业大学、晋中学院、晋中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何以晋中”大中小学思政精品课程建设座谈会在晋中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召开。我校党委副书记李卫祥、晋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晋中市教育局局长邓继杰、晋中市教育局分管思政工作的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市直中小学的校领导、各县(区、市)教育局局长、科室负责人及相关研学线路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现场
会议以“深化校地协同育人 共建特色思政品牌”为主题,围绕红色文化、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科技实践四大主题,系统梳理各县区“行走的思政课”精品研学线路建设成果。榆次烈士陵园、太谷非遗文化园、祁县乔家大院、昔阳大寨村等11条特色线路通过现场展示,将晋中红色基因、晋商文化、生态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历史遗迹与时代价值的深度融合。
李卫祥表示,思政教育须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地方实践。他强调,思政精品课程建设,要强化思政教育衔接性,针对大学阶段思政课与中小学“背靠背”问题,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解决价值观培养“扣扣子”难题;要突出课程内容创新性,围绕“一核四维双十一”育人体系(以晋中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涵盖红色、文化、美丽、幸福四维度),补足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实践案例短板;要深化校地协同机制,推动“1所高校+1个县区教研室”结对共建,联合开发精品课程。
邓继杰指出,要充分发挥晋中“晋商故里”“红色沃土”资源优势,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打造具有晋中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
下一步,我校将与晋中学院、各县(区、市)教育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百名学子走晋中”实践计划、跨学段联合教研等活动,推动思政教育从“形式联动”向“内涵发展”升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