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加强特色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实现中国软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软件学院坚持以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为目标,2022年度,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软件学院教指委组成单位的把关中,坚持不懈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农业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开拓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练内功、强实力,稳发展、增定力,求突破、显魄力,学院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聚焦学科,破题发展。没有一级学科一直以来都是软件学院学科发展完善的“卡脖子”难题,为打开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学院教指委牵头协调,统筹布局,集中校内涉及计算机领域的优质资源,在总结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申报成功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鼓励两个学院再次合作,争取早日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的申请与招生,形成软件学院以智慧农业系统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学科核心,以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工学硕士点、电子信息专业型工程硕士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型农业硕士点、智慧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型工学硕士点等四大类硕士点为依托,全方位覆盖对应本科专业群,形成软件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体化本科人才培养架构。
靶向攻关,精准施策。教学科研的发展要着眼于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的大局上,要让现代化的技术更好地为农业服务。软件学院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加速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应用,找准地方产业发展难点痛点,结合山西特优农业战略、山西农业大学地方特色鲜明的战略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一系列成果。2022年软件学院在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领域发展迅速,在动植物表型、智慧育种等领域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算法,主持国家外专局项目1项,省基金项目6项,参与国家重大项目2项、省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8项。
系统谋划,人才强院。为解决软件学院师资不足问题,教指委成员多次深入学院,与班子碰头交流,大力支持创新途径,积极寻求团队建设;系统谋划、高位推动,鼓励软件学院打造创新人才汇聚新高地,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评估新机制。2022年,软件学院全职引进海外院士1名,迅速组建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智慧农业团队;聘请2名客座教授,其中1人当选新西兰工程院院士。在教指委的指导下,聘用在读博士14人为兼职教师,其中12人来自海外世界500强院校。
多措并举,暖心共情。疫情之下,今年软件学院实训学生的返校之路格外艰辛,面对“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与学生同为答卷人。学院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提升执行力,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组织工作,这一切离不开教指委的精心筹谋。教指委牵头带领软件学院班子,会同学校其他各部门,专项部署,采取“一类一策”的组考模式,分类设置返乡接站方案、进校专用通道、单独考场考点,落实落细组考和防疫措施,营造安全稳定的考试环境,提供温馨周到的考试服务,让考生在备考路上充满力量。
立足长远,育人兴农。2022年实训,在疫情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学院教指委成员把关研判,从方案确定、现场考察到项目遴选,亲力亲为。倾听学生诉求,满足学生需求,不放弃一个难点,不放过一个疑点,确保近千名学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开展实训。在今年召开的教指委“产教融合项目”专题研究会上,提出软件学院“作为农业院校的一部分,要围绕农业问题的解决开展学科发展、育人育才,实训项目的开展要兼顾广谱性和特色性”,为软件学院《综合实训教学案例及实验室建设产教融合项目指南》的出台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学院对计算机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和设想,使实训逐步从受教材、实训单位束缚的初级阶段,步入了自主规划方向、自主构建结构的探索阶段,大大有利于营造成果竞相涌现发展新格局。
放眼国际,步履坚定。坚持开放合作,深化国际交流。修订软件学院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分制管理,拓宽了学院国际合作视野,描绘了未来发展蓝图,加速了培养国际化的软件人才,加快了引进留学生及国际高端教学资源,迈出了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深化“一带一路”产业交流合作,提升软件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当前,软件学院正处于爬坡过坎、厚积薄发、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校党委校行政决策部署,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赶超之志、务实之策,着力办出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影响、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