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中上游林区景观生态安全与森林培育经营模式示范研究整合了景观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建立起了跨尺度森林经营模式;以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较好的解决了汾河中上游山地天然次生林区景观生态安全与森林培育模式问题。
研究通过对林区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间的耦合机制的探索,揭示了华北落叶松和云杉两个树种的混交机理,丰富了森林群落生态演替理论;针对六个植被群落类型及四个林龄的油松林分碳储量,采用三种方法进行了碳价估算,提出了关帝林区四种林分的碳汇价值;研究了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直径分布规律,建立了FORECAST油松人工林经营模型, 分析了林区典型森林群落交错带的物种多样性,提出了基于自然植被的近自然混交林的经营模式。课题组编制的《山西省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山西省低质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规程》、《山西省商品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和《山西省低产商品林改造技术规程》4个林业地方标准,建立的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规范化经营示范基地,为全省科学营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研究成果对提升山西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森林经营的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为山西省科技攻关和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基金共同资助,由我校林学院教授郭晋平主持完成。(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