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李清宏主持完成的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商品獭兔标准化生产生物模型与饲养标准的研究》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相关资料,听取课题组汇报,经质疑讨论,认为该研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设计科学,技术路线正确,数据真实可信,结论可靠,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采用比较屠宰技术与模型拟合法,系统研究了獭兔生长、组织、内脏与皮肉品质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消化器官的形态与主要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创建了“出生--断奶(28日龄)--60日龄--90日龄--出栏”的四阶段饲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獭兔不同组织的蛋白质、脂肪、钙磷、水分含量,提出了能量、蛋白质、钙磷沉积模型,用差量法与析因技术确定了獭兔能量、蛋白质与钙磷营养需要量,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獭兔四阶段饲养标准;通过消化与饲养试验评价了豆粕、菜粕、小麦、苜蓿草、豆秸等12种饲料的营养价值,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了獭兔饲料营养参数,弥补了该领域的不足;研究了早期断奶仔兔营养供应与开食料技术;根据不同的生产水平制定营养供应,对于科学利用饲料资源,提高饲料效益与搞好环境保护,促进集约化獭兔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