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董常生校长,就维护教育公平问题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于3月13日在人民网“代表声音”专题刊登,全文如下:
将维护教育公平纳入政府考核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赵艳红)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董常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仍存在不公平问题,建议将维护教育公平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董常生指出,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教育不公平大致分为城乡不公平、地区不公平、阶层不公平、配置不公平等。近几年来,政府采取了许多维护教育公平的措施,比如免费义务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大学生支教等,促进了我国义务教育大普及、中等教育大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但是,各级各类教育中不公平的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阶段,部分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缺失,城乡发展失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资源分配不均,中小学布局不合理;高中阶段教育,应试教育严重,高考制度存在不公平;高等教育阶段,院校之间差距拉大,弱势行业类院校步履维艰。
对此,董常生建议,将维护教育公平列入政府考核体系,建立稳定合理的教育投入与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教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政府作为教育举办者,对教育发展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要把把维护教育公平作为执政的重要任务,要把教育公平的理念贯穿于教育决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
在考核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过程中,要增加维护教育公平的指标。要考核各级政府统筹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要考核各级政府统筹各级各类、不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能力,维护教育公平;要考核各级政府统筹教育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能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用法律保障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明确增长率及所占GDP比重,对财政部门和各级政府实行问责制。
“要规避教育投入的缺斤短两和各种不作为行为,建立一个稳定的教育投入运行与保障机制,实现国家教育经费的长期稳定增长,确保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的流动,要向农村、落后地区倾斜。”董常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