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专题宣传 > 正文

【农业科技这十年】董宽虎(草业学院):扎根农大 立草为业

董宽虎,中共党员,1956年6月生,现任草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国家科委科技扶贫办公室“振华科技扶贫奖”、第二届“山西省青年科技奖提名奖”、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等科技人才称号。兼任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草地学报》《草业学报》和《草原与草坪》编委,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产业首席专家,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专家组组长,山西省草业协会副会长。

勇攀草业科研高峰

作为高校教师,董宽虎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诚教学、热心科研。从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从助教成长为二级教授,他坚信教学相长,始终坚持围绕草学基础科学研究这一主题,积极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做科研过程中使自己能力不断提升,知识不断更新。

工作以来,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15项,研究范围涉及草地生态与草地管理、牧草种质资源与抗逆性研究和牧草营养价值评定等内容。这些项目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人工草地优质牧草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1项、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财政厅项目、山西省农业农村厅项目、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山西省林业厅科技项目10余项。项目成果在《Geoderma》《Atmosphere》《Scientific Reports》《Gene》《草业学报》和《草地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服务草业行业发展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董宽虎从事草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的42年,也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42年。他坚持“把科技播散三晋大地”,牵头完成的科技转化成果涉及山西省草地资源、草新品种、退化草地修复技术、饲草产品研发等方面,为山西省草业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太行白羊草”(品种登记号:568)与“黑玫克燕麦”(品种登记号:606)草品种2个;主持的“太行山中部种草养畜”项目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主持和参与的“条带式改良天然草坡的研究”“牧草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盐碱化草地植被重建与利用技术研究”4个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有“羊全混合饲料的研制与开发”等3个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助推草学学科建设

草学学科发展从《草地学》和《饲草生产学》两门课程开始,到1999年批准设立草业科学本科专业,2000年开始本科招生,2003年获批草业科学硕士授权点,2012年草业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草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直到2018年草学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历时18年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可以说是在我校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学科,同年该学科被增列为山西省重点学科。作为草业学科的带头人,他带领草学学科团队教师扬帆奋进谋划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他严谨的学术态度,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学生,现在很多他曾经带过的学生已经成长为学校草业学科的骨干。

如今,董宽虎仍然在为学校和学院各类科技平台建设不遗余力。他牵头建设了“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山西右玉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圃(太谷)”“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太谷)”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并推动建成省部级科研平台“草地生态保护与乡土草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先后主编、副主编和参编科技专著6部,其中在《山西草地饲用植物资源》《苜蓿产业化生产与加工利用》《山西牧草种质资源》3部专著中担任主编,在《山西配合饲料资源成分与营养价值表》《农区种草与草田轮作技术》2部专著中担任副主编,并参编《中国草业史》。

“默默无闻做大事,兢兢业业四十年”,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从个人成果到平台建设,董宽虎真正做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和奉献。工作四十年来,凭着无私奉献、敬业创新的精神,他在工作中顽强拼搏、永远向前,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的奉献之歌。如今,年近七旬的他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东奔西走于各市、县,服务当地草牧业发展,服务于祖国绿水青山。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