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研究所芝麻研究这十年来取得了快速地发展。
项目经费是科研发展的基础
在课题主持人刘文萍带领下,经济作物研究所争取到了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芝麻汾阳试验站项目,刘文萍研究员被农业部、财政部聘为国家试验站站长,团队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芝麻团队,先后得到2项山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芝麻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关联分析、山西与我国主产区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长期得到山西农业大学育种攻关项目支持。
在项目支持下,经济作物研究所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科研团队,8人参加芝麻研究。十年内晋升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3人(均为硕士),1名高级农艺师。团队年龄在30-50岁之间,结构合理。团队针对山西及周边地区生产中常遇到干旱胁迫、造成产量低而不稳、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
团队先后收集、创制国内外种质资源1400余份,建立了我国干旱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与信息库。首次建立了我国芝麻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技术体系,用花盆反复干旱法开展苗期抗旱鉴定,先后筛选出高耐旱材料26份,被辽宁、江西、安徽等农科院同行引用,利用SSR分子标记筛选出芝麻抗旱基因位点2个,分别为4033-3、4033-2,为芝麻抗旱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2020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十年先后选育出芝麻国审(鉴)、省审品种6个,晋汾芝1号,汾芝10号,晋芝7号,汾芝11号,待审晋汾芝12号、晋汾芝14号。第一个国审白芝麻品种汾芝2号在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5000多份资源中,表现较强的抗旱性,成为抗旱对照品种。选育出的山西第一个黑芝麻品种晋芝3号,维生素E的含量达到158.3mg/kg,属于国际领先。汾芝2号、晋芝3号被国家特色油料体系遴选为“十二五”“十三五”西北地区主推品种,在山西、陕西、辽宁、吉林、河南、河北、内蒙、重庆、云南推广面积378万亩,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9.0亿元。为推动芝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20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发技术是生产应用的基础
针对芝麻栽培技术落后,先后研发了芝麻抗旱保苗栽培技术,在不增加成本基础上,通过“足温、足墒、足量、浅播、轻压”核心技术,达到了一播全苗,出苗率提高30%以上,解决了芝麻生产中存在的首要问题。针对吕梁山区枣园品种落后,红枣丰产不丰收,严重伤害枣农种植积极性,课题组研发了枣园间作芝麻技术,在不影响枣树正常生长条件下,增加了芝麻的收入,每亩增收60公斤芝麻,亩收入增加840元,稳定了枣业发展。以上技术被制定为山西省技术规程。芝麻套种黄芩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晋南地区4月份覆膜种植芝麻,7月底掀掉地膜,行间种植黄芩(柴胡),9月份芝麻成熟收获,不影响黄芩正常生长。该技术芝麻为黄芩出苗起到遮荫作用,解决了黄芩出苗难问题,增加了芝麻收入。在晋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针对国内农村劳动力缺乏,壮劳力缺少,芝麻种植过程中关键环节播种、除草、收割存在费工费力、劳动效率低的问题,急需机械化装备及技术,结合山西主要为小规模种植的特点,团队研发了微型机械化播种机和除草机。播种机集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于一体,一播全苗,1人1天播种40亩,8升汽油,比传统耧种效率提高20倍。与播种机配套的苗期除草机一次性跨行除草2个行间,比人工除草效率提高20倍以上。引进了割晒机,在山西小规模芝麻种植实现了机械化。
在全省主产区开展病虫草害调查,每年对芝麻市场、气候、土壤、贸易等产业开展相关调研,建立了数据平台,撰写调研报告,了解产业动态发展,为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开展重大灾害应急服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宣传、组织现场观摩,服务县域产业发展,建立了山西省产业信息数据库。为芝麻科研、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