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昌,现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三晋英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食用菌学院院长、省食用菌协会会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
10年来,常明昌始终致力于食用菌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食用菌产业扶贫带头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十大科技标兵”“2020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和“2021年山西省‘三农’十大新闻人物”等30多项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
注重学科建设,担当育人使命
2012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常明昌率领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创食用菌方向人才本科招生。经过9年的努力,2020年3月,“食用菌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食用菌本科专业,开创了中国食用菌科学大学教育的先河,使我校食用菌学科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2021年4月20日,在我校和神农科技集团的关心支持下,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食用菌学院——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同时成立了神农食用菌产业学院、山西省食用菌研究院。
常明昌不仅培养了一批批本科生和研究生,而且十分注重农民技能提升,先后举办食用菌培训300多期,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培养出一批批技术骨干和“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带动3万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还培养出了一批大学生成功创业和扶贫的典型,如荣获“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的“蘑菇王子”黄超、荣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的江利斌等。
潜心科学研究,打造创新平台
常明昌先后承担16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发表论文168篇,其中SCI一区Top 7篇,主编全国食用菌教材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培育新品种2个;创立了黄土高原代料栽培木耳夏栽新模式,荣获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西省首届标准创新贡献奖1项,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1项;荣获中国(山西)特色农业博览会5项金奖和1项产品畅销奖;完成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19项,建立了省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鉴定科研成果7项,其中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4年以来,带领团队先后建立了8大创新平台。
加强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需要真抓实干和久久为功。常明昌先后在全省85个县区开展社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43个县开展脱贫攻坚,推广优良品种300多个,引领31家煤焦铁企业转型,建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其中年产值过亿的有6家,在广灵、中阳、临县、交口、汾西等地分别建立了省内最大的木耳、香菇、双孢菇、灵芝基地,社会经济效益约42亿元。
2010年至今,常明昌受聘担任广灵县食用菌产业总顾问,带领团队往返广灵50多次,行程达4万多公里。助力该县成为“中国食用菌优秀主产基地县”和“国家级大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20年获批)。2021年至今,在省委统战部的大力帮扶,特别是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徐广国的亲自指导下,吕梁市委市政府、中阳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常明昌担任中阳县木耳产业总顾问,率领团队40多次前往中阳县进行技术服务,把中阳县打造成华北最大的木耳生产基地,并成为全国木耳生产十大基地示范县。常明昌还率领团队制订完成了“香菇工厂化发菌周年出菇技术规程”,在7个地市推广实施,带来经济效益5.78亿元,孵化出了临县、交口、广灵、万荣和高平5个产值过亿的基地县。
常明昌带领的团队2018年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的“常明昌劳模创新工作室”。2021年5月,荣获吕梁市“奉献吕梁、服务六新优秀团队”和“山西农业大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2月又被山西省总工会命名为“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2022年2月,团队完成的“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黑木耳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荣获中央宣传部“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2022年3月,团队受到省委统战部嘉奖,并被中共中阳县委、中阳县人民政府授予“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技术团队”称号,同时所在的教工党支部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善不为名而为,功不为利所动。学生茁壮的成长和农民丰收的笑脸就是对常明昌最大的回报。在新的征程上,他将继续不忘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一如既往率领团队用小蘑菇撑起大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