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专题宣传 > 正文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党性教育基地——武乡行”学习心得

动物科技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高言

随着抗日情景剧《反扫荡》的谢幕,为期三天的武乡学习也落下了帷幕。重温红色回忆,学习工作方法,在太行干部学院学习的这三天,令我受益匪浅,这是对精神的熏陶,对自我的升华。

重温红色记忆,弘扬太行精神

“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都有子弟兵” 。武乡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戮力杀敌,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无一不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经典战役。6月9日,在学校组织的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的学习中,我有幸赴武乡参观学习,重温那一段血雨腥风、豪迈悲壮的抗战历史,重新感受太行英雄舍生忘死抗击日寇的伟大情怀。

穿上八路军军装的那一刻,多希望自己也是一名光荣的八路军士兵,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在那个战火纷飞,中华大地震颤的年代,八路军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民族救亡的先锋,是我们最亲爱的人。“名将以身殉国,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的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纪念左权参谋长所作的一首七绝。像左权一样,无数的先烈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留在了这里,留在了雄伟的太行山。革命前辈用自己的鲜血灌溉了中华大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走在武乡的大地上,站在王家裕,站在砖壁村,走过抗战时期的革命遗址,听着解说员、老八路讲着太行军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和太行精神,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生活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这种荣光,让太行精神,光耀千秋!

做合格支部书记,建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首先要从支部书记入手。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记录人和召集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怎样当好高校党支部书记,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理论思考和实务操作”讲座中,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刘树信教授就如何做好党支部的“领头羊”“排头兵”,给出了以下几个观点:坚持理论学习,做政治“明白人”;围绕中心抓党建,做发展“指路人”;遵守党纪国法,做守法“带头人”;敢于依法监督,做第一“责任人”;细致思政工作,做群众“知心人”;知人善用,做职业“设计人”;保持健康情操,做品德“高尚人”;热心为党员服务,做党员“贴心人”。

结合“太行精神”和刘树信教授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坚持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生活工作中要做到遵纪守法,依法监督。同时,既要学会管理,又要能协调各方面关系,真正发挥好在党支部中的“领头羊”作用。

二、注重提高支部党员综合素质,创新形式提高质量、积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丰富党内政治生活。“三会一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课堂,是提高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具体措施。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不仅要继承优秀思想精髓,更要注意不断改进内容和形式,注重质量,避免流于形式。同时,也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加强支部活动时代感和高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如何丰富党课形式和内容,要充分结合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实际,积极听取支部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广泛调动大家主观能动性,组织各种意义丰富、可操作性强的支部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线党课等多种形式的支部活动来提高学习效果,着力提高支部党员的集体荣誉感、角色感和责任感。

三、积极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服务班级工作,增强党支部吸引力和带动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服务师生的第一线,是学校开展工作、攻坚克难的堡垒。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关注、关心支部党员的同时,也要强化在班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关心班级其他同学,积极为他们服务,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氛围。

党支部书记是“点”,支部成员是“面”。我们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不能妄想一蹴而就,要牢记宗旨,端正态度,一步一个脚印,以点带面将“服务”落实到实处。我们要坚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武乡的学习告一段落,但我的学习之旅还将继续。它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红色的回忆,更是那宝贵的精神财富——太行精神。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创造的这个和平年代,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早日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时刻铭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