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大第五届道德模范申报材料
——职业道德模范参选候选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孟俊龙
孟俊龙,男,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山西省食用菌协会秘书长,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及食用菌科技服务,坚持走农科教、产学研和科技扶贫相结合的道路。多年来,一直利用节假日奔赴到我省各地进行科技服务和科技扶贫。为了能掌握一手资料,他每到一处总是先深入到生产区、发菌棚、出菇棚,实地察看农户在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和他们进行交谈,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并提出改进措施。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他就反复讲解,直到他们听懂理解为止。为了能及时给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他的手机成了免费咨询电话。每当有人咨询,他都耐心讲解,坚持真心真情把技术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菇棚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想方设法帮他们脱贫致富。
陵川县志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14起开始进行香菇生产,年生产香菇100万袋,产量达到90多万公斤。但当社员兴匆匆的拿着鲜香菇去市场销售时,一盆冷水泼了下来,由于菌柄比较长,每公斤批发价比同等质量的香菇少0.25元。如果重新修剪,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工,最后只能忍痛销售,单这一项就损失近20万元。作为“三区人才”的孟俊龙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到出菇棚蹲点查找原因。经过查找分析原因,是菌种出现了退化现象,他及时将菌种带回学校,重新进行了纯化和脱毒处理,并且改进了生产配方,提出了更为合理的管理措施。第二年,新的菌袋又开始出菇了,不仅菌柄较长的问题没有了,单袋产量还达到了1.1公斤,单这一项就可以为合作社增加收入45万元。
汾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从2012年开始发展双孢菇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产量偏低,平均每平方米只有10公斤左右。2015年底,孟俊龙及团队成员被省科技厅选派到汾西县进行帮扶。2016年正月十一,当大家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孟俊龙与团队成员已经冒着凛冽的寒风在汾西县开展了调研,找出了影响双孢菇产量和制约双孢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是缺乏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和专业的制种企业,二是一直采用传统的菇房发酵方法导致发酵不彻底。孟俊龙副教授就汾西县依托双孢菇产业进行精准扶贫给省科技厅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积极争取资金为汾西县建设标准化菌种厂和现代化的二次隧道发料场。他将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引进筛选的3个双孢菇优良品种免费赠送给汾西县惠泽菌业科技发展基地,并积极为该公司设计方案,指导双孢菇菌种厂建设;在双孢菇隧道建设和试运行期间,孟俊龙多次进行现场指导,对双孢菇基质合理化配制、隧道发酵料的精准化测试、出菇管理等具体事项进行了细致的培训,全年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举办培训20余场。菌种厂建设后,不仅可以满足汾西县双孢菇产业的需求,还可以辐射到全临汾市及周边的运城、晋中、吕梁等地。到今年下半年,汾西县将建成6条一次发酵隧道和3条二次发酵隧道,满足了全县生产需求,带动了全县双孢菇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科技扶贫的同时,他还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012年孟俊龙及团队成员在山西农业大学及食品学院的支持下,积极向省教育厅及国家教育部申报食用菌专业,同年9月成功招生,开创国内食用菌专业本科教育的先河。2016年7月,培养的全国首届63名食用菌本科生顺利毕业,取得了报考研究生33名,录取29名的优异成绩,其余学生全部成功就业,分别被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名企及上市企业录用,并被国内主流媒体,如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等以《国内首个“蘑菇班”毕业生成了“香饽饽”》为题进行了广泛报道。
孟俊龙副教授多年来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和科技服务的成绩得到了同行专家和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山西省科技传播先进个人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同时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一次。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国科技网、中国食用菌协会网、山西省食用菌协会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