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大第五届道德模范申报材料
——职业道德模范参选候选人园艺学院季兰
季兰,女,山西省临汾市人,1961年出生,博士,园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学无小事”。季兰给本科生上“遗传学”和“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2门课。她高度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尽最大努力读懂读透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力争将全部课程内容串联在一起,达到能自如地讲出每一个知识点的程度。第二,充分准备每一节课。每次讲课前,都考虑好如何系统地、准确地、深入浅出地讲好每一堂课,熟记每个概念、原理和方法,明确所涉及的内容有什么实用价值或应用前景。第三,精心准备课件。她引进了大量的图片,通过图文并茂的实例,加深了同学们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也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第四,主动与学生沟通。她常常询问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想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她仔细批阅每一份作业,以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五,以科研促教学。遗传学课程的不少知识点发展很快,仅从文献中或取最新发展的内容,有时理解地不透彻、不准确。在完成了“平榛与欧榛种间杂交种的遗传基础”课题后,她将这些平欧杂种榛减数分裂图片引进遗传学第7章“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课件,使同学们对远缘杂交原理理解得更清楚,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出真知”。她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实践教学。做“遗传学实验”前,她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关注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并要求同学们能够初步掌握国际上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SAS”。 不少学生在本科掌握了SAS的基本操作规则后,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仍然受益。她每年要带5-7个毕业实习生,遵照园艺学院“一人一课题”的要求,给每人设置一个独立的课题,并让他们积极参加果树栽植、施肥、授粉、整形修剪、果园生草和榛种子层积与播种等实践活动。
“尊重同事”。大学是个学术共同体。季兰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身边同事的优点,同事们也会就季兰的教学与科研提出许多建议,与他们相处轻松而融洽。此外,季兰参编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遗传学》和《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加强了与校外同行的学术交流。
“善待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和带毕业实习生过程中,季兰与学生同做题,同劳动,同欢笑。教导毕业实习生:课题设计要仔细,课题实施要吃苦,收集数据要真实,论文撰写要认真。对学生公布自己的手机号,和电子信箱地址。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同学问问题,都尽量回答。
“认真做课题”。季兰先后主持了“大果欧榛和平欧杂种榛的引种、扩繁及遗传基础研究”、“平榛与欧榛种间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平欧杂种榛嫁接繁殖及区域栽培技术试验”等课题,从2001年11月开始,在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站引种了榛树种质资源80份,设立了栽植面积为0.6公顷的榛种质资源圃。平欧杂种榛规模栽培最大的限制因子是春旱引起的“抽条”问题。在近18年的研究中,发现了2个抗抽条、且有良好产量潜力的平欧杂种榛品系。 “让山西的农民种上榛子”,是季兰作榛子科研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她也正在为这个目标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