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追思,步履铿锵。4月4日清晨,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十余名师生迎着晨光踏上特殊征程——徒步往返36公里赴马定夫烈士陵园祭扫。
36公里征途,歌声与汗水交织的青春洗礼。清晨7点,师生们整装出发,背包里装着简单的干粮和水。一路上,嘹亮的红色歌曲在山间回荡,年轻的面庞上写满坚毅。“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的激昂旋律穿透春日薄雾,伴随着整齐的步伐,成为春日山野间最动人的风景。历经5小时跋涉,当队伍抵达烈士陵园时,学生们虽已疲惫不堪,却依然挺直脊梁。2022级学生祝嘉璞坚定地说:“36公里确实不轻松,但比起先烈们走过的路,这又算得了什么?”
沉浸式思政课,纪念碑前叩问初心使命。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马定夫烈士的英雄事迹。纪念馆内泛黄的抗战家书、破损的军帽实物,将1943年马定夫率部血战枫子岭的壮烈场景拉至眼前。随后,大家怀着崇敬之情,仔细擦拭每一块烈士墓碑,并在团旗下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铿锵誓词在青山间久久回荡,与80年前“誓死保卫群众”的呐喊遥相呼应。
用脚步丈量信仰,新时代的“长征”答卷。“坐车半小时就能到,为何坚持徒步?因为只有用脚步丈量,才能真正体会长征的艰辛。”活动负责老师表示,“红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口号上,要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返程途中,夕阳将师生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虽然疲惫,但每个人的眼神都更加坚定。“这次徒步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一位同学感慨道,“我们会带着这份精神继续前行,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该校城乡建设学院将持续深化“行走的红色课堂”品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正如师生们所说:只有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人生路”。
报道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973208729072494748&item_id=10973208729072494748&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44012656473&showmenu=false&ref_read_id=1115274f-a567-46b4-96f6-6f78536bbc3e_1744073458795&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