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山西农大谷子研究所:长治“麦/油一年两作”小麦产量630公斤以上

山西农民报(2024年6月18日第3版)

报道如下:

6月14日,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晋东南粮油作物提质增效攻关团队在黎城县对该团队研发的“小麦/大豆(油葵)立体轮套作高产高效技术”长6794高产示范田现场实收测产,实收小麦“长6794”面积5.41亩,取得亩产632.80公斤的好成绩。

在实收测产现场,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对该技术研究应用的情况报告,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在示范区随机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了5.41亩的连片田块。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丈量面积(含垄背面积),收获后称重并计算产量,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实收籽粒鲜重3330公斤。经过严格的面积核实、称量、扣除水分和杂质后,平均亩产632.80公斤。

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晋东南粮油作物提质增效攻关团队通过优选品种,创新种植模式,优化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研发集成了以实现晋东南地区光热、土地资源高效利用“麦/油一年两作”为核心的“小麦/大豆(油葵)立体轮套作高产高效技术”。

据团队负责人张东旭介绍,该项目示范推广真正实现了让技术从科研试验田走向农业生产田,充分展示了“小麦/大豆(油葵)立体轮套作高产高效技术”的模式优势,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绿色与高效协同发展,使农户既增产又增收。今年该技术在黎城县东社村实施大面积示范,示范面积1000亩,高产创建核心区200亩。

专家组一致认为,测产达到(每亩)630公斤以上,在垄灌区垄背较宽,小麦种植面积受限,且河滩沙壤地蓄水保肥能力较差,产量相当可观。长治市、黎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通过现场实测,充分展示了新技术模式的优势,该技术模式有重大推广价值。

“近年来,我们村的小麦产量基本都在400公斤到500公斤左右,今年通过应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及新品种,小麦产量达到了630公斤以上,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目标,这让大家对后期的油料作物种植也更充满了信心。”合作社负责人张林红说。

当天,基地合作社及当地有关农户也参与了实收测产。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uC2VFCtKe-vZdBcTH1p5A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