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科技小院里的创新故事

山西日报(2024年4月16日第7版)

报道如下:

作为我省唯一一所农业院校,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通过科技小院建设与推广赋能乡村振兴,在农村生产一线建立起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为引导农民高效生产、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变革提供了有益探索。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三所科技小院,希望通过“小院”里的小故事为我们时代里的创新大主题带来一些借鉴与启示。

玉米地里的技术研究

翻耕破土、铺膜保墒,智能机械跑出玉米春耕“加速度”,一幅生机勃勃的农田画卷在寿阳县朝阳镇胜利村徐徐展开……

“科技的‘高大上’与小院的‘接地气’,在我们小院里有最生动的体现。”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王创云口中的小院便是位于寿阳县的玉米科技小院。小院很小,仅一个院落、几间农房,2020年由王创云带领团队在寿阳县朝阳镇胜利村创立,联合寿阳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小院很大,内有推动农业发展的大天地。

“这些年,我们依托小院助力研究生研学成长,向农民‘零距离’推广农业技术,一方面让农户清晰认识到现代农业不再是弯腰掰苞米的传统乡村模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当代青年学子‘弯’下腰,躬身践行,真正有所学,发挥好当代青年学子的‘研’值担当。”王创云语重心长地讲道。

马彦昆是驻扎小院三年的学生,身为小院“院长”的他说起小院生活来颇为感慨。啥样的玉米种子好?玉米丫子该不该掰?当面对农民们一茬茬的提问与疑惑,初到小院的马彦昆意识到身为研究生的自己却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想要成为小院合格的入驻者,需要过两道关,一是适应并习惯农田生活,二是做好农民的‘知心人’。”

在小院读研二的孙正总会为农户不信任自己而苦恼,但也使他充分认识到让农户了解小院、信任小院推广的技术十分必要。“刚开始农户对我们实验的数据比对结果和推广的技术半信半疑,总觉得自己种一辈子地积累的经验更来得靠谱。”入驻小院后,孙正了解到基地李婶种植玉米时每年基施采用的是“一炮轰”施肥方式,导致近两年收成越来越低,便积极向她推荐了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结果去年10月初种植季结束时,李婶家玉米亩产相比邻里提高了约20%,喜讯传遍邻里,使得农户们越来越信任小院的师生们。

“小院和嘉禾农业合作建立的绿色循环模式令我耳目一新,很受触动。”正在读研二的谢广明饶有兴趣地说道。据了解,小院通过新型的养殖团队技术,使晋中地区的羊牛粪便经过无公害处理形成丰富的有机肥料,这一模式改革创新了现代种植理念。同时,谢广明驻扎小院时,每日巡视田地发现双斑萤叶甲对玉米生长侵蚀严重,为此他积极上报老师并研讨防治措施。“由于种植密度大,我们建议‘一家治不如家家治’,号召小院与企业牵头带动全县集体防治,从而避免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弊端,这样的措施实施效果显著。”谢广明介绍说。

小院建立以来,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成效显著。2021年,团队的《共建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入选“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2022年,小院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授予“最美科技小院”称号,且被认定为山西农业大学首批新型农林科教合作实践基地;集成的“玉米有机旱作深松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被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办公室推介为“2023年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及技术模式”;2023年,寿阳县玉米产业农业科技园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早春时节的田间课堂

近年来,每逢春耕备耕之际,山西繁峙谷子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就开始忙活起来。“研究生们不仅根据村里生产的实际情况,教我们因地制宜,还从谷子的种植、肥料的使用、出苗育苗等方面给我们现场讲解,村民们也都乐意听着学着。”繁峙县海丰农牧场负责人陈俊廷讲道。

2020年,山西农业大学谷子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在繁峙县海丰农牧场设立科技小院,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原向阳是小院的主要负责人。

“科技小院,究竟是个什么‘院’儿?在我看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院,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一片种满希望的沃野,一辆满载收获的大车,这些就是科技小院最真实的写照。”关于对科技小院的印象,在读博士研究生路博宇这样说道。

“海丰农牧场就是我读研的课堂。”2021年,在农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伟东加入了科技小院项目。“从刚到小院时对谷子种植的茫然懵懂,到逐渐有了初步认识,再到如今对谷子种植生产的倾情投入,三年的成长让我收获了很多。”说起在小院的经历,李伟东滔滔不绝,“忻州农区的机械化水平虽然可以,但是晾晒能力和烘干设备存在不足,加上谷子最佳收获期短,这就为收获带来难题。”

为解决这一困扰,李伟东在原向阳老师的指导下,探索研究最适合的谷子收获方式。他表示,谷子收获方式有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通过设置不同的收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分析谷子茎秆和籽粒的含水率,机收的损失率、含杂率和破碎率,茎秆的机械力学特性以及谷子脱壳后小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等指标,明确谷子最佳分段收获时期,为小院谷子减损收获提供依据。“经过实地试验与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张杂16号在完熟前割倒,晾晒6天进行机械脱粒是最合适的,产量高、损失小、营养品质也高。”

松土、播种、操作农用机械……一波操作下来谁不称赞“专业”,但事实上在田间忙碌的小姑娘并非真正的“农民”,而是来自山东的在读硕士研究生马玉超。“今年是我在科技小院驻扎的第三个年头,从刚开始对谷子种植、常见病虫害等知识的了解,到如今逐步上手使用农机具,完整参与谷子的播种、栽培、收获、加工等实际操作,我渐渐认识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也使我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两年的小院学习使我这个山东姑娘渐渐喜爱上了喝山西小米粥。”

“见苗三分喜,全苗五成收”,缺苗断垄是谷子稳产丰产常见的问题。繁峙春旱少雨多风,土壤墒情不良,谷子常因土壤墒情不足而无法正常播种。为解决这一难题,原向阳带领农学院研究生团队研发探索谷子早春播技术。从惊蛰时节开始,每10天播种1批,结果显示,早春播谷子出苗效果好,苗全苗壮。原向阳表示,早春播技术是解决山西谷子有机旱作生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下一步需要农科教结合、校县合作,尽快研发一套谷子早春播优质高产标准化集成技术体系,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发挥其潜力,为山西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养殖场里的科技人才

太谷生猪科技小院,位于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日,在近1000平方米的晋汾白猪核心育种场内,山西农业大学两名“00后”硕士生正身穿专业防护服,认真地为断奶仔猪进行称重记录。

“5号!13斤,体重正常!3号,粪便无法成形,颜色不太对,怀疑是腹泻,列为观察对象……”当日22时许,在育种场内,畜牧专业研二学生李若彤走近猪栏旁边,麻利地抓起一只小猪,认真地查看小猪生长情况。而距离李若彤仅一米远的畜牧学专业研二学生蔡汶润,正快速地将李若彤说出的每一句话认真地记录下来,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自2023年9月份进入科技小院后,李若彤和蔡汶润两人因研究方向相似,在几个月的相处中,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搭档、好伙伴。

太谷生猪科技小院,以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太谷金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科普基地,占地1000余亩,是2022年8月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全国第一批支持建设的科技小院。自小院成立至今,已有至少17位研究生在这里开展相关生猪科学研究,平均入驻时间为3个月左右。

据介绍,太谷生猪科技小院的指导团队主要由山西农业大学猪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山西省科技重点团队为核心班底,由11名博士和2名企业导师组成。该团队主要依托山西省农业重点研发项目、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以及太谷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通过带领研究生入驻科技小院开展科研实训,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独立能力。

走进太谷生猪科技小院的共建合作企业,记者看到,园区一层大厅巨大的弧形电子屏幕上正在滚动播放着科技小院晋汾白猪核心育种场内每一个猪舍的动态。“我们公司在科技小院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建立了这个晋汾白猪产业文化园,你看这块屏幕,上面比较大的区域是后备母猪活动区域,地方比较宽敞,右边是产房区域,主要是方便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可以在外围随时观察猪场内的情况。只要发现问题,立即向小院的专业团队汇报。通过科技小院,我的梦想成功实现,每次只要看到他们的技术团队,我心里就特别踏实。”科技小院的合作企业太谷金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强利介绍说。

据了解,因为科技小院专业团队的技术加持,2023年年初,魏强利拥有了自己的“谷蓉香”猪肉系列特色品牌,主打销售晋汾白猪生鲜肉和熟肉制品,获得了太谷区及周边地区群众的认可。同时,他还成立了线上销售团队,将山西特色品牌猪肉销售到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

报道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40416/969420.shtml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