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2023年8月31日第11版)
报道如下:
山西农业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该校特色活动和品牌项目,经过多年传承,已经成为青年学生们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今年暑期,该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运城市盐湖区小涧北村、忻州市繁峙县和定襄县横山村,学子们在服务实践活动中扎根基层一线,不仅让高校的创新活力在农村广阔天地竞相迸发,也让学子们的科技素养有了新的提升。
在实践中更深切地认识到科技兴农的意义
“在学校学习过玉米套袋的相关理论,实践还是第一次,能感受到理论和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谈起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李春同学说。
暑气蒸腾,万物渐盛。火热的七月,农学院的学生赴运城市盐湖区小涧北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实践活动。烈日当空的下午,男同学们穿梭在接近两米高的玉米地里,学习如何给玉米套袋。高过头顶的玉米叶子让空气异常闷热,同学们裸露在外的小腿、手臂甚至脸颊不同程度留下了被玉米叶划伤的痕迹。男同学在田间学习实践,女同学则跟随带队老师来到了位于夏县的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水头试验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绿油油的棉花田,一根根纤细的红绳被农民熟练地缠绕在尚未开放的花苞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会了棉花自交、杂交的操作技巧。“这个工作本身并不难,但是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专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带队老师张敏告诉记者:“深入基层,学生们在‘主动干、怎么干、认真干’中转变,科学实践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土地上,有助于更好地学以致用,更深入了解‘三农’问题。”
“实践那几天是运城最热的时候,同学们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粘在身上,但是大家互帮互助,没有抱怨,都积极主动地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许淑艺同学说道。棉花所副所长梁哲军对记者说:“学生们来就是要长知识、见世面、学动手,在一步步的实践中将知识落实到田间地头,将来才能在科技兴农上大有作为。”
走进现代化农业大课堂
7月11日,山西农业大学“三下乡”团队师生一行来到繁峙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次参观现代化农业是非常震惊的,看到如今的现代化农具这么先进,我才意识到书本上的内容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王梓萌是参加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员,她向记者分享第一次去繁峙县海丰农牧场参观时的心情。
一台台现代化机械映入眼帘,同学们在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从播种到收获的一系列现代化农业器械,并深入了解村民目前的生产方式。带队老师董淑琦副教授向记者说:“如今我们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已经发展到很先进的水平,已实现无人驾驶和无人收割去进行农业作业,农民能利用无人机、拖拉机等现代化工具提高产量,减轻人工负担。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结合科技来推进,很多土地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给这一问题提供了高效高产的运作思路。”
“给孩子们一个实践机会,能够让他们做好从学校课堂到社会生产的有效衔接。”繁峙县海丰农牧场负责人陈俊延说。在学校里,学生通过课本去学习理论知识,真正认识到农业发展还需要深入农村去考察调研。同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给当地的农业发展带去了新的思路。陈俊延慨言:“过去我们只有种植业,后来和山西农业大学合作以后又发展了养殖业,还完善了产业链。可见,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不仅在于提升生产效率,也在于有效利用既有资源促进多品种共同发展。”
校村合作播下科学的种子
骄阳下平整的土地广袤无垠,山西农业大学学子的一声声宣讲、一张张问卷、一段段歌舞为七月的横山村增添了一抹靓丽风景。这是该校在定襄县横山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景。
“从2019年开始校村合作进行科技帮扶,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回顾这五年的发展成就,村里老百姓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种地机械化了,比以前更高效方便了,收益也更理想了。”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刘黎明告诉记者。7月底,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横山村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情况。同学们近距离观摩玉米、高粱示范田,蓝天下远山绿地交相辉映,一片片玉米秆整齐排列。“进入农户田地,才真正接触到课堂上所说的植物生长各项指标,比如玉米秆的叶绿素含量要达到多少?玉米怎么样才可以用新技术高效去雄?”实践队成员李卓倪同学向记者说,从抽象数据到实地操作,大家逐渐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原理和土壤不同环境下的操作要领。
走出大田地,走进小课堂,实践队员们带着知识与爱心来到横山村孩子们身边。初次见面,小朋友天真无邪的脸庞上透露着好奇之情,小心翼翼地跟随着“大朋友”做手工。“我们用所学知识,就地取材,边讲农业知识边带着小同学们做一些种子形状的折纸,并把愿望写在种子上埋进地里。希望可以为他们埋下科技兴农的情怀。”李卓倪说。
携手共进五载,在“资源共享、合作互惠”校村合作模式下,科技兴农的种子早已播种在横山村的土地里。“自从有了农大的科技帮扶,师生们给我们传授了很多技术经验,为我们这片土地提供最适宜的品种,每亩地的产量翻了一番。”横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建忠欣喜地告诉记者。
“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学校积极对接推进下,助力培养涉农综合型人才,同时开展科技定点帮扶,是成绩与口碑的双丰收。对同学们来说,可以在村院对接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未来,农大学子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为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农大智慧与科技力量。”刘黎明向记者表达着自己的希冀。
报道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30831/9009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