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山西卫视《山西新闻联播》“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专栏以《山西农业大学:用丰收沃野检验主题教育成果》为题,报道我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围绕教育强国、农业强国等主题开展深入调研,向科技要力量,全力支撑粮食安全,在乡村振兴舞台上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__local/6/EE/BF/83FDC8174968A673D7B2B19B29B_FE95C2D1_FDC03.png)
![](/__local/7/EE/5E/DA6D77F290AFE9CCD3EDAB25ACD_AF7C791C_BECF1.png)
亩产825.99公斤,这是今年夏收中我省冬小麦创造的新的高产记录,这也正是我校通过良种良技良法保障粮食安全的新成果。借着丰收东风,下一步如何改进推广,我校调研组来到晋中榆次东阳基地试验田,对小麦和大豆育种科研展开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并嘱托山西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具体工作实践。他们持续推动生物育种工程和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谷子、高粱、玉米等8个品种搭载神舟飞船,开展太空实验,3个品种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多项技术受到国家认定。
![](/__local/6/FF/19/08442CB196C6019F4AD058825E5_714ED524_E714B.png)
![](/__local/7/4A/6E/4D1B1857CBDA7939E2B0C066726_A17068A3_D8234.p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今年2月,全国唯一一个聚焦杂粮的省实验室——后稷实验室落户我校。一批国内外专家组成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正专门研究杂粮育种,并积极对接海南崖州湾实验室,建新的杂粮基地。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我校的思路是从党的创新理论中寻找方法,在土地中发现问题,到实验室解决问题。
![](/__local/9/CF/E3/DB5C5EA363E0B254258A8FD8C3A_66CECB0F_10B5B.png)
![](/__local/5/8D/84/BE640E846089D768F5EA19E2464_AB799ACE_E3E5E.png)
如何把实验室研究成果变成市场认可的商品,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也是我校调研组常来寻找产业链延伸方向的地方。坚持地方出题,研究院答题,市场阅卷,我校与各市县共建了大同黄花、忻州杂粮等16个产业研究院,破解学校与地方合作渠道不畅,人才优势与产业发展结合不紧等问题,为农业强国建设、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__local/5/3B/A6/B49D312C9D274D44B1FF2293396_CE9E4207_AC230.png)
校党委书记廖允成在采访中表示,“山西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山西发展特优农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扛起科技兴农的重要使命,深入一线,学经验、问需求,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新局面贡献农大力量。”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hhSLEDBqKYCnVRKaP4N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