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6年研磨“坦克”终于派上大用场

山西晚报(2023年4月6日第5版)

报道如下: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绩出炉,我省高校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项目团队申报的《植保坦克——地面智能植保装备的引领者》项目,成功入围全国终审答辩,并荣获国家级金奖。

山西晚报记者从团省委了解到,该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山西农业大学多年来组织参加该项赛事获得的最佳成绩,同时也是今年全国“挑战杯”类赛事中,我省获得的唯一金奖项目。

获奖项目中的植保坦克长啥样?它是如何在地面开展智能植保工作的?开展此项研发项目的团队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是通过怎样的努力获得如此分量十足的奖项?4月3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采访了项目团队的部分指导老师与学生。

植保坦克成美丽风景线

4月3日9时许,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山西农业大学,此时的学生们刚刚进入课堂开始一天的学习,校内安静而美丽:青青草地,苍松翠柏,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绚丽海棠、清新玉兰、重瓣榆叶梅等竞相开放,漫步校园,犹如走进一个神秘梦幻的大花园。

不远处,一辆缓缓行驶的绿色小坦克,吸引了山西晚报记者的注意:林荫小道上,这辆长约1.5米、高约65厘米的小坦克缓慢前行,它一边为周围的花草树木喷洒农药,一边调整行进方向,为没有喷洒到的植物进行二次植保作业。这辆小坦克遇到阶梯、上坡或者下坡时,还可以通过前进、后退、绕行等动作灵活自如地行走。

距离这辆绿色小坦克大约10米远的人行道旁,来自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胡佳业,正手持遥控指挥器,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小坦克,一边仔细听着旁边的指导老师——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武志明进行现场讲解。

“今天的喷洒方位定得很好,但还是要注意远程遥控时应匀速行驶。另外要注意,行进的过程中,一定要看两边低矮区域的花草树木。4月,不论校内还是村庄里,都是草木发芽开花的好时节,如果不小心碰到,很有可能影响后期果实的成长……”看着胡佳业远程遥控的绿色小坦克,武志明不断地叮嘱着。

武志明见山西晚报记者看得认真,便在辅导学生的间隙,为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起了眼前这辆正在努力工作的小坦克“。千万别小瞧它个子矮,行动起来可是真灵活,它就是我和项目团队的十余名成员,经过6年时间研发出来的植保坦克远程遥控系统的第四代产品。今年的全国金奖,就是它拿的!因为身材矮小、工作效率高,我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矮暴龙’……”说起自己的项目和团队,武志明开心得合不拢嘴。

不知不觉,小坦克已经工作了近两个小时,其间,它穿过嘉桂科学楼、走过亭兰图书馆、路过崇圣楼、走过孔祥熙故居……最终在项目团队的远程遥控下,又返回到农业工程学院门口的林荫小道上。而此时,学生们也纷纷下课走出教室,大家又一次在校内看到这个既安静又能干的小坦克时,都忍不住围了上来,与项目团队的学生一起,听武志明老师讲小坦克研发过程中的有趣事、新鲜事。

该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张媛说,真羡慕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因为实操课可以开在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里,所以每次下课后,只要看到小坦克团队,她都会好奇地走近,听一听工程学院的老师现场讲解。

“他们研发的小坦克真是太可爱了,每次看到它在校园为花草喷洒药水,都感觉它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在巡视自己的士兵。我也很喜欢工程学院老师现场讲解的实操课,虽然听不懂,但觉得很有意思。他们和小坦克早已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榜样和明星,也是我们学校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张媛说。

因为共同目标 成为一个团队的战友

自2017年开始,由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的武志明、马红梅、赵锐为指导老师,该学院翟淑媛、胡佳业、郭芮鹏、朱婷玉、孙宇嘉、杨嘉旭、王亮、刘泉林、温江涛、李昕耀、杜江鹏、刘卫东、贾一坤、刘超、刘桃涓等十余名学生共同参与,主要针对我国果树植保装备通用性差、重心高等缺点和问题,开展了“植保坦克——地面智能植保装备的引领者”的项目研究。

在历时6年的研发过程中,该项目团队不仅研发出国内首台遥控植保坦克,并实现产品落地。同时,还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一项、国赛铜奖两项;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山西选拔赛暨2022年山西省星火项目创业大赛山西省二等奖,并入围国赛;“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省二等奖等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今年3月下旬,该项目团队研发的远程遥控植保坦克第四代,又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奖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想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乡贡献力量。同时,用科技赋能,助力农业提质增效,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指导老师武志明说道。

武志明说,自己生在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上学之前,他看到最多的,就是父辈面朝黄土种地的景象。“你知道终日劳作的双手是什么样子吗?就像历经沧桑的枯树枝,手心手背都布满着裂痕,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发誓,努力学习,要在农业机械方面掌握一技之长,改变农民的传统耕作模式。我还要研究适合农民使用的智能农机装备,让他们不再因为耕种而受到伤害,让农民更轻松,让农业更智能,这也是我一直的梦想。”武志明说。

项目核心成员之一、现就读于该学校农业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翟淑媛,来自忻州市的翟家沟村。2020年,她以529分的成绩,毫不犹豫选择了山西农业大学。翟淑媛表示,之所以选择农大,是不想再看到村民每天背着重达60斤的药箱给果树喷洒农药,将整个身体暴露在农药中。

“我亲眼看到,有村民因为长期人工喷洒农药,导致中毒或者患癌的现象,每当看到这些村民我很痛心,所以,选择农大只是第一步,今后我还要更加认真学习真本领,努力研发更多适合农民使用的智能农机装备,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翟淑媛说。

项目研发一波三折 解决问题并非易事

武志明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之所以要研发植保坦克远程遥控系统,还要从2015年,他一人担当指导老师的研发项目——无人机远程遥控系统说起。

“2015年,我们有一个相似的项目,是针对农村大田里进行植保作业研发的无人机远程遥控系统,几年下来,这个项目虽然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不少奖项,但它最大的弊端就是无法进行果树的地面植保作业。简单地说,就是‘打不穿’‘打不透’‘防不住’,因为无人机在为果树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即使顶端的叶片已达到施药的饱和状态,果树下端的叶片仍然吸收不到正常的农药用量,最终导致果树出现生虫腐烂坏死等现象。”武志明说。

因此,武志明的团队立刻调整研究方向,并从2017年开始,着手研发植保坦克远程遥控系统,其主要研究目的,就是解决我国果树植保装备通用性差、重心高这个卡脖子问题。

找准了问题所在,正当研发团队准备大干一番时,各种困难也随之而来:如何将植保坦克的重心调到最低?如何保证它在丘陵和山地的果园中顺利行驶?如何为这款产品寻找到适合崎岖山路的发动机……

在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下,一个个问题随之化解。4月3日中午12时许,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的会议室,团队成员、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翟淑媛以PPT的形式,形象地为山西晚报记者讲解了研发初期所遇到的阻碍与解决方案。

“通行高度调整至65厘米,确保行进过程中不损伤果树枝叶;面对山地需要爬坡、越障及凹凸不平等多种因素,我们最终选择了与坦克相同材质的履带底盘;同时,针对山地丘陵行驶难度大的问题,我们将发动机改变为油电混合性能,既保证行驶过程的爆发力,也能开展24小时的待机植保作业……”翟淑媛说。

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准备为植保坦克进行项目测试时,却出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严重问题。“一放上400斤的农药箱,坦克就变形,这就意味着几年的辛苦研发是失败的!当时的我们,找不到原因,也没有调整思路,团队不少成员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是我不想放弃,也不能容忍自己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团队就散了,这个项目以后就再也无法重启了。”武志明说。

在武志明的坚持下,团队成员又一次聚在一起,大家不厌其烦地反复试错、反复修改,最终在7个月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我经常和学生们讲,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害怕没有方向,只有走过所有错的路,最后,那条对的路就会在你面前徐徐展开。武志明说道。

从2016年开始,团队成员在全面总结和分析国内外丘陵山区果园植保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后,开始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丘陵地区果园植保机械。截至目前,该团队已研发出4代植保坦克产品,获批了17项国家专利,制定5项地方标准,获省部级荣誉30余项,同时植保坦克也是山西省唯一一款通过3C认证的农机产品,也是我国第一款全地形高效果林植保装备。

“下一步,我们将进行细化与推广立体植保技术,植保无人机与植保坦克配合使用,实现果树立体植保病虫害防控,继续扩展应用场景,例如:果树的套袋、采摘等,让果农更轻松,让果品更优质。同时,希望尽我所能改变农业的现状,通过科技赋农助力乡村振兴。”武志明介绍说。

报道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wb/20230406/853717.shtml

《山西晚报》视频号“山河视频”也刊发了视频报道。团队指导教师武志明教授接受了《山西晚报》记者的采访,对项目研发的初衷、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研发计划作了介绍。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