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科技报(2023年3月9日第6版)
3月9日,《山西科技报》第6版刊发校党委副书记、校(院)长张强文章《山西农业大学:推进现代农业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文章阐述了我校从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育人、共建平台、合作机制四个维度创新推进现代农业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为新农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成果和宝贵经验。
原文转载如下:
山西农业大学:推进现代农业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推动现代农业产教融合,打造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培养大批新型农林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山西农业大学从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育人、共建平台、合作机制四个维度创新推进,探索了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路径,搭建了“一核两心多点”模式的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体系总体架构,实现了政企行校联建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了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为新农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成果和宝贵经验。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新农科建设;协同育人
引言: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产教融合发展,每年一号文件都把其放在重要位置,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了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山西农业大学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旨在探索形成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路径模式与实践方案。
推进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特”“优”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产业链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我省“三农”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力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
1.四个维度创新,探索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路径
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面向企业、院校、社会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提供技能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训练、专业教学实习、技能竞赛、创业培训与孵化、师资培养培训、成果转化等服务,对推动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山西农业大学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立足服务山西乡村振兴战略和晋中农高区建设,以建设全国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为目标,从四个维度创新,进行了全方位战略性统筹规划。
坚持校企合作维度创新,联建国家涉农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办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构建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校企合作立体网络,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
坚持产学研协同育人维度创新,按照“联企育人”的理念,联合制定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实行企业导师制,形成“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共建平台维度创新,围绕国家和山西省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联合推进创新平台、资源平台、特色智库等建设。
坚持合作机制维度创新,完善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技术培训合法机制,依托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2.一核两心多点,搭建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体系总体架构
山西农业大学围绕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以强农富农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构建“一核两心多点”相互联动的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总体布局。
“一核”即以山西农业大学两个校区为中心建设“核心圈”。“两心”即以山西农业大学综合实验大楼、种质资源创新大楼两个大楼为重心,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多点”即“核心圈”内外、周边现代农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政企行校”联建地市平台基地,实现国内区域重点联网布点、省内区域11地市区域全覆盖,形成带动山西、影响全国的服务“三农”创新体系和实训体系。
立足于“一核两心多点”,努力推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机制创新。一是面向高校“本硕博”知识群体,开展创新型人才专业实训,提供研究生教育创新、大学生双创训练、专业实习实验等创新能力训练项目,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等“三农”生产一线人员,开展技能型人才技术实训,提供各类虚拟仿真、沉浸式实习实训项目,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面向农业技术人员等企事业单位一线技术人员,开展“涉农”全产业链应用型实训,提供场景式、实操式、样板式实习实训项目,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四是面向人人持证等相关的社会行业人员,开展行业技能持证培训,提供专业化职业能力测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行业持证评价鉴定培训,建立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立项研究,建立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政企行校联建,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山西农业大学聚焦服务技能社会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技能人才培育、服务高质量就业创业,着力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校院合署改革以来,学校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牵头建设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9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28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2022年支持建设,与神农集团共建食用菌学院、与大地集团共建农田产业学院、与自然资源厅共建双碳学院等,在各地市的9个直属研究所建设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学习内容与实际需求紧密对接,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京东集团等知名大企业联建,园区规划建设“数字乡村展训中心”等10个中心;与太原市鸿新农产品有限公司共建山西农业大学龙城现代农业双创园,校企联合共建,建成山西省最大现代农业省级双创教育实训示范基地;与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园;重点升级改造动物科技实验站、东阳试验站,加快升级改造“核心圈”内、周边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对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站、园艺站、水污染处理站、工程训练中心等实习基地,对东山林木良种场、申奉试验基地、各直属科研所等实训基地的进行原地址改建。与神农科技集团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食用菌产业“三院一园区”、北方林果种苗研发中心,将条件成熟的学院、平台、园区分批落户晋中国家农高区,形成了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推进政企行校合作共建项目,落实20多项学校签订的政校企合作协议,强化提升联建共建成效,形成辐射全省的强大效应。
4.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充分发挥合署改革优势,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服务三农的优势融为一体,实现育人特色、科研特色、社会服务特色与山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有效衔接,探索建构了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近三年来,学校和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乡村振兴局等厅局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275名专家受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获批1760万经费组织实施“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共同汇聚了为全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强大合力。将校院的人力资源、学科建设、实验室、实验基地以及仪器设备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形成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协同育人的驱动源。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落实山西“特”“优”农业发展战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新增智慧农业、兽医公共卫生等新型涉农专业9个,获批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明确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内容,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了一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完成了“培养100名双创人才和孵化20个双创团队”目标,新型职业经理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各级各类农林创新人才培训28万人次。
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项目是山西农业大学2022年主持的省级重大课题项目。项目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需求,建设完成后运行,将围绕杂粮果蔬、旱作农业产业、现代畜牧产业、园艺产业、功能农业(食品)、农业智能装备应用等重大产业,深度推动现代农业产教融合,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着力打造一批农业高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一批高标准基础基地,推出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学校农林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科技成果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创新,提升学生学农爱农职业素养和强农兴农服务能力,培养大批新型农林科技创新人才,更好服务山西乡村振兴发展,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文章链接:http://epaper.sxkjbs.com/epaper/itemid-310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