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本网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投身农研 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山西青年报(2022年11月16日第11版)

11月16日,《山西青年报》第11版“先锋周刊”刊发整版专题文章,宣传报道第十二届山西省青联委员、我校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菌物开发与利用研究室主任张红刚全身心投入农科研究,用自己的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的奋斗故事。报道如下:

“我们正在对常见的5个‘台蘑’品种进行系统的选育工作,目前已经分离各类菌株30余个,其中16个菌株已实现培养料菌丝体阶段的各类试验,下一步将开展出菇试验。”11月15日,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菌物开发与利用研究室主任张红刚拿着一株大白桩菇标本向记者介绍说。据悉,这是其团队对山西标志性传统特产进行的又一次研发试验。

十余年间,张红刚从村委主任助理到科研岗位的新人,再到获得国际领先成果及各类奖项,孜孜不倦,踏实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努力,主动作为,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农科研究中,用自己的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着绚丽之花。

扎根基层 从理论到实践的努力

2012年,研究生毕业的张红刚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从基层做起,扎实自己所学习的专业,让实践成为理论更有力的支撑。同年7月,他考入大同市浑源县蔡村镇东留村,成为村主任助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

作为省委组织部选派的大学生村干部,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配合村两委班子制定村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接任后,他对所在村产业发展情况做了大量调研。调研中发现,东留村地处浑河谷底的北部边沿,为半川半丘陵地区,耕地面积为6000多亩,该村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适应发展现代农业。

随即,他向村委会建议,在原来种植业为主的基础上,发展特色种养相结合。引进种羊、肉羊养殖,发展以夏粮秋菜复播为主的村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瞄准“三农”工作着重点,强化服务功能,从农民的切实利益出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他通过抓调产、招人才、引项目,为当地打下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基础。

而身处异乡的他,由于住处距离村驻地较远,交通不便,每天要骑车10公里赶往驻地服务村民。他的认真与执着,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也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投入科研 从农业到致富的改变

2013年7月,张红刚成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一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资源收集、鉴定、选育和栽培技术,以及菌物功能食品研发方面的研究。

初入科研岗位,为了更快地适应工作,他努力学习,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把几本专业书籍翻了好几遍。工作中,遇到问题都会积极向各位老师请教,日积月累的学习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其间,他还兼职办公室工作,虽然身肩多职,但党务、行政、科研管理一样都不差。一次单位搬迁时,他布置完工作已是深夜。在检查收尾工作时,发现门窗螺丝出现松动的情况,为了消除隐患,让第二天的搬迁工作顺利进行,他独自拿着螺丝刀把所里的门窗都紧了一遍。

在单位,职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想寻求帮忙时,他总是随叫随到。多年来,他把每一件工作都做得踏踏实实,连续多次年度考核优秀,同时获得 “文明职工”“优秀党员”“优秀党务统计者”等荣誉称号。

他从未抱怨工作繁忙琐碎,而是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不忘科研。连续5年深入吕梁交口县,开展三区人才专项技术服务,担任科技服务团负责人。还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开展夏香菇栽培技术研究。

为解决夏季高温香菇品质下降的技术难点,他经常在菇棚一呆就是一天,对出菇棚及棚内设施进行优化,筛选适宜栽培品种,与当地企业联合研发冷凉区夏香菇栽培技术,并成为吕梁市地方标准颁布实施,获得吕梁市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他还帮助当地食用菌企业申报了山西省六新基地、全国香菇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山西省科普基地。其间,共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培养技术能手30余名,指导栽培各类食用菌2000余万棒,累积创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

每次外出技术培训,他都会主动留下自己的电话,叮嘱父老乡亲,在农业上无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给他打电话,因为背后有着农业技术宝库,全省的优秀农业科研工作者和技术推广专家都汇聚于此,可以真正解决农民遇到的各种问题。

传播技术 从成果到产业的转化

工作以来,张红刚主持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鉴定成果、制定标准、搞发明、做实验,他一项也没落下。10年的时间里,参与完成3项国际领先水平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5篇,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3项,获省部级奖项2项。

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技术模式量体裁衣。向农业要发展,就要不断推进新技术、新科技,让更多的惠农技术传播得更广。2019年,依托山西省成果转化引导专项项目,张红刚开展了食用菌产业科技援疆工作。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帮助新疆一农科所组建食用菌实验室,采集新疆本土野生食用菌组建标本室,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建立菌种库。应农场产业发展需求,还开展了“综合利用闲置农业设施改造种植食用菌技术”,将农场闲置日光温室及牛舍进行简易改造,利用当地丰富的农牧有机废弃物种植食用菌,先后成功种植了茶树菇、双孢蘑菇、平菇、姬松茸、大球盖菇,特别是创新研发的闲置牛舍改造种植“雪莲菇”技术,创造了每平方米单产15公斤的高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项目执行完成后,因表现出色,他所援助的团队作为新疆高层次人才引进,继续开展科技服务。

在临汾蒲县,提起张红刚,菇农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作为当地农技推广的岗位专家,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帮助菇农解决实际问题。

“张老师帮我们引进新品种,给我们设计新的配方,还帮忙联系灭菌设备,亲自砍价,用他的人情给我们换来真正的实惠,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在生产关键时期会经常联系他,他每次都热心给我讲解解决办法。”临汾蒲县蒲沙凹村返乡创业青年赵晓慧说。

作为古县县委组织部引进的专家,他不遗余力地服务古县,曾帮助返乡创业青年张盼盼建立香菇厂,并组建古县晋坤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先后被县、市组织部授予“人才培训基地”的称号。

创新创业 从青春到事业的绽放

作为中国青年创业导师,张红刚积极与返乡创业青年结对子,先后指导榆次、太谷、交口、古县和侯马的返乡大学生及青年创业。其中,三家农业企业已走上正轨,一家企业被认定为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帮助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销售难题,他经常利用双休日深入企业进行帮扶,为创业青年出谋划策。一次下乡指导,半路遇到大雪封山,被困在路上10余小时。

“许多成功人士正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向成功彼岸,其间的艰苦、付出、奋斗,才使得他们对国家的命运、民族复兴、人民疾苦,多一份思考、牵挂,使他们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他们就是我的榜样与力量。”张红刚如是说。

作为山西省青联委员,他积极履行委员义务,参加青联委员走基层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和青年社团活动等活动,是各项活动的发起人和活动组织动员者。

他还经常深入一线,指导青年人开展食用菌类的农业致富项目,多次组织、策划敬老、扶幼、助困志愿服务活动,并坚持合理运用社会资源和线上志愿服务APP,服务社会。

“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只有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张红刚说。

报道链接:http://www.sxqnb.com.cn/shtml/sxqnb/20221116/571353.shtml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晋ICP备05000473号     晋公网安备14072602000114号